您现在的位置: 梧桐子 > 梧桐子产地 > 正文 > 正文

再弹入药镜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7/11 16:30:01

再注解此小道之《入药镜》,无他意,只为佐辅古中医之得意悟象,语尽天人,医道如此。故曰再弹《入药镜》。

明月注:先天气,先天卦气,天体黄道之源气;后天气,后天卦气,地球升降之运气;得之者,天人合一,人法自然之呼吸,谓之胎息;气法天地之升降,谓之藏气;似醉非醉,实为悟性大开,世人皆混,唯我独醒。视天地为刍狗,笑凡人为蚁蝼,御四象为旗下,出六道为无漏。

明月注:日有合者,阳历也,启至分闭,天地人鬼,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三百六十五日又四分之一度,日度百分,水下百刻,五岁归至,河洛尽然。月有合者,阴历也,朔望弦张,日地之间,坎离折象。阴阳合历,五年三闰,一章七闰,平年日,闰年日,合六十四卦爻,去游魂卦之爻,合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人法天地之道,曰人与日月合,天人合一也。穷戊己者,虚戊己也,戊己者,天地之门户,人身之脾胃土也。修行之人,顺则成人,逆则成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为顺也,顺者成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此为逆也,逆则成仙。后天返先天,逆也。后天之本即虚,返先天之本即实,术曰辟谷,勿行虚虚实实之道,后天之物坏,先天之体实,世间小道之苦修也。定庚甲,庚者,白虎金也;甲者,青龙木也。五行之偏性,世间之万物,五行之和道,人身之神机。水火两极,金木两翼,土为中枢。脾胃之土升清降浊,后天之本转机,则后天之食物既转化为后天之精华,充实肉身,从寸短之躯长成八尺之士。水火为先天之机,水升火降,下火温水,上水济火,则水不寒,火不亢,是为水火既济,否则为水火未既。金木为两翼升降之道路,水火之母,金木纵生水火,横返脾胃,是先天后天之沟通。水火金木为神机之本,土为生机之本。穷戊己,定庚甲,后天返先天。

明月注:人有形之肉身有血管、神经、骨道之运布,人无形之神机有24经络,奇经八脉,这无形神机是肉身应动之源,无神则无命,有神则有命。肉身乃神体之外衣,此外衣之寿命不过年,古人说,人生70古来稀,皆因一花甲为60年,60岁即肉身成、住、坏、灭、空之周期,而今之人皆70多岁以上,此为特殊天象之因,按下不说。任督二脉是人之神体的阴阳之海,周流环布,联通二脉者鹊桥也。上之鹊桥,舌也;下之鹊桥,会阴也。上应天星,天星者,二十八宿,斗星七政也。下应地潮,地潮者,月之应也。世间小道修炼,既应天星之运转,以运火候之太过不及;亦应地气之升降,以侯卦爻之阴阳。不外太阳系而已,故曰小道之术,丹鼎之功也。

明月注:作丹之法,神体之璇玑,应后天之卦气。左升为坎、艮、震、巽,故曰起巽风;右降为离、坤、兑、乾,故曰运坤火。黄房者,黄庭也,丹田之室。成至宝,既成小药,弹丸小丹而已。世间小道就是如此,养生可以,修行无期。

明月注:世间小道炼丹之火候极其繁琐,参日之分至启闭,同月之朔望弦张,契人之藏象经络,故魏伯阳作《周易参同契》,所谓炼丹之术、龙虎之术、铅汞之术,皆故弄玄虚,无非天人合一之术而已,后世外道之徒,不明就里,作内丹、外丹之谬,君王将相,死伤无数,自以为飞升成仙,实过奈何饮孟婆之路;如此复杂的手法、意念、呼吸,却不讲任何心法的操纵,这就是小道的特点。鼎内之术,无非金木水火之温热寒凉而已,差之毫发,都不会成丹,其实那个丹成了也没有多大用处。

明月注:铅者,玄武水也;龙者,青龙木也;汞者,朱雀火也;虎者,白虎金也。二物者,水火,水升火降,勿行虚虚实实之念。无外乎五行升降。铅者,至沉之物;汞者,至热之物。

明月注:坤者,丹鼎之田,黄庭之地;乾者,泥丸之宫,元神之舍。产在坤,既丹道修炼在炉鼎炼丹,在丹田成丹,在黄庭守丹。种在乾,小道修炼,意念很重要,无意念则无丹,这个意念先是识神,逐渐入定,元神显现。至诚则元神自现,所谓法自然也。其实为上师之醍醐灌顶,暗中教化,护法之护身驱邪,没有上师、护法的呵护保护,不能修炼,个人意念什么也不是。

明月注:天地造化,无非先天、后天之卦气,天地之运气,其根实为阴阳五行,日月五星,此为国学之精髓,天地之渊薮。顺成人,逆成仙。顺则精气神入于人道,男女媾和,成人也。逆则精气神返还于泥丸,即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成就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之身,造化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路,出六道了。故盗、夺等,皆为逆成仙之术也。

明月注:水居北方,在卦为坎,在身为肾。火居南方,在卦为离,在身为心。水中藏火,火中藏水。人心中一点真液,乃真水也。肾中一点真阳,乃真火也。水火分于上下,何由而交之?必假戊己真土擒制逼逐,得其真火上升,真水下降,同归丹鼎。水火既济,结成小丹,一炁纯阳与天齐寿,其实不过几百年、几千年而已,最后还是入六道继续轮回。

明月注:水火既济,阴阳氤氲,天目打开以后,内视澄明透体,如当年孙思邈、李时珍等。故曰在身中,自可验。

明月注:性命双修,是道家的一个重要法门。性者,神气也;命者,肉身也。形神之术,非神气一支。铅者,真水也,坎水也,一阳二阴也。二阴浊水,一阳亢阳,一阳陷于二阴,即为真水,坎水。阴阳之体,只此一味。

明月注:尾闾、泥丸等,河车上下之关键也。玄关不是一窍,而是多次设位,最后归于丹田。故曰归根窍、复命关。

明月注:橐龠者,风箱也,天地之呼吸也,《道德经》所谓宇宙橐龠之说,既天地之呼吸。真橐龠,既真呼吸,是人身与天地共呼吸,不是凡人一呼一吸之自然呼吸,此真呼吸既胎息,不用口鼻,皮肤与天地通透,故与天地同呼吸,与运气共升降。这也是肺金宣发肃降的真实体现。青铜炉鼎是假炉鼎,丹田一鼎才是真炉鼎,既丹鼎,炼丹之鼎。有无相生,茫然之无生意念之有,聚神成丹,意念之有生开悟之无。

明月注:黄婆、姹女,皆强名也。黄婆者,坤土也,即戊己土也,又言意也。姹女,兑金也。兑为少女,金隐水中。晓得五行升降出入和之理,金木水火之机,戊己土之枢,即可明白这个修炼之术,小心翼翼之类。

明月注:一日十二时辰,既十二地支。意念引导,河车运转,入黄庭,垦丹田之类。

明月注:刀圭者,中药也,古人修炼需要草药助力。陶弘景的《藏府修炼辅行诀》一书既是此用途。天巧,天机也,无非阴阳五行之理。朔望昏晓等等,实为年月日时之机。天人合一,需要符合天地之时,医道之理。

明月注:浮沉者,无非升降出入之机。主客者,人身之里,肉身是客,元神是主,肉身不过百年既归于尘土,元神另择肉身转生。人身之外,运气之主客也。修炼者,需时刻符合天地之道,莫要耽搁时机。

明月注:采药者,既意念引导河车运转,丹鼎炼丹,控制火候之说而已。不详细说了。

明月注:火候要恰到好处,才能成丹。小道修炼,成一丹,已属不易,故赞叹天地之灵气,造化之怪哉。小道就是小道,这一个丹也不能使修炼人圆满,会继续选一个根基好的徒弟,将丹传给他,既所谓的将功力传给他,由徒弟将丹继续炼下去,这样一直持续许多代,才可能将这个丹炼成,所以道家讲师傅找徒弟,而不是徒弟找师傅,再者,道观里那么多徒弟,其实只有一两个是单传亲授的,其余的弟子都是摆设而已。有时择徒不慎,或有动物修炼千年,会有盗丹的事情发生,有时会有修炼千年的动物夺取修炼人的丹以后,它寄居在修炼人的泥丸里,表面上看是个人形,其实是个动物附体。诸如此类的事情在小道修炼里比比皆是。

明月注:初结胎,既丹鼎炼丹,此时本命识神意念引导、元神运转神机,丹成之后,玄关设位,玄关归位,最后丹珠炸开,修炼人开悟圆满。道家圆满的方式大致有白日飞升、尸解等。四正者,子午卯酉也。

明月注:严格的按照前述修炼之法执行,心无旁骛,不入魔道,就会步步为营,丝丝入扣,境界使然,最后直至圆满,其实这个圆满不过是六道之内的天人而已,修成也只是个散仙,驾鹤御龙,距离出六道还远着呢。按照小道修炼,大圆满之法,实为至难也。有许多从道家的修法中修出去的得道之人,他们不仅是炼这些铅汞之术,更是修心性之法,养德合道,入自然。故修行之法的根蒂在于心性之修,而不是命身之炼。

刀圭者:

(1).中药的量器名。晋·葛洪《抱朴子·金丹》:“服之三刀圭,三尸九虫皆即消坏,百病皆愈也。”王明校释:“刀圭,量药具。武威汉墓出土医药木简中有刀圭之称。”《本草纲目·序例》引南朝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合药分剂法则》:“凡散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准如梧桐子大也……一撮者,四刀圭也。”唐崔元略《赠毛仙翁》诗:“度世无劳大稻米,昇天只用半刀圭。”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周琰》:“更赠公良药一刀圭,服之必效。”

(2).指中药。唐·王绩《采药》诗:“且復归去来,刀圭辅衰疾。”明单本《蕉帕记·赠帕》:“愿今宵,刀圭入口,寒热霎时消。”清邹容《革命军》第一章:“夫卢梭诸大哲之微言大义,为起死回生之灵药,返魄还魂之寳方。金丹换骨,刀圭奏效,法美文明之胚胎,皆基於是。”

(3).指医术。明陆采《明珠记·访侠》:“愿弃了升斗微官,早学那刀圭金鼎,便携家共住。”

(4).乳酪类的食物的别名。宋陶穀《清异录·草创刀圭》引《高丽博学记》:“酥名大刀圭,醍醐名小刀圭,酪名水刀圭,乳腐名草创刀圭。”

(5).汤匙。章炳麟《新方言·释器》:“斟羹者或借瓢名,惟江南运河而东,至浙江、福建数处,谓之刀圭。音如条耕。”首先,刀圭,原是古代的药物度量单位。刀,指古代钱币,形状如刀,又称刀币。圭,在古代指重量而言,十粟重为一圭,十圭重为一株,三百八十四株为十六两(即过去的一斤);在古代容量而言,六粟为一圭,十圭为一撮。

刀圭原为古人量取药物的用具,又称为方寸匕,今人则用药匙。《政和证类本草》引用南朝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凡散药有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准如梧桐子大也。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为度。”明董谷《碧里杂存》上“刀圭”:“前在京师买得古错刀三枚,京师人谓之长钱。……其钱形正似今之剃刀,其上一圈正似圭壁之形,中一孔即贯索之处。盖服食家举刀取药,仅满其上之圭,故谓之刀圭,言其少耳。”这里所说的服食家,即指道家的外丹服食者。

刀圭最初用于外丹,以说明药物取量,又以量少喻其珍贵。以后引申进入内丹,是说水火二炁,会聚于中宫丹田。中宫为脾属土,真水聚此为己土,真火聚此为戊土,阴阳二土合而为圭。水火二炁配合之后,产生先天之炁,先天之炁发生之时,其量虽少,而极精极妙,效力无比。可以点化全身,脱胎换骨。《金药秘诀》曰:“刀圭者,乃刀头圭角,些子而已。”虽然《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曰:“咽液服炁为饮刀圭。”指在修炼之时,口中所产之津液,和丹田所生之元炁。咽此液、服此炁,即为饮刀圭。但是此处,与天巧、朔望、昏晓等身外之物对比的,以中药最贴切。

其次,陶弘景在《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序言中明确说明“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宿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例,服药数剂,必使脏腑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祛疾,虽相症事,亦初学之要领也。诸凡杂病,服药汗吐下后,邪气虽平,精气被夺,致令五脏虚疲,当即据证服补汤数剂以补之,不然,时日久旷,或变为损証,则生死转侧耳。谨将五脏虚实証候悉列于左,庶几识别无误焉。”

再次,崔希范生当唐末五代道士吕洞宾之前。唐末五代是道教方术的转折时期。此前,占主导地位的是行气、导引、外丹等古老方术。后来,内丹术才逐渐兴起。综上所述,刀圭者以中药为准,以津液为次。

无极之镜

随缘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tongziawt.com/wtzcd/106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梧桐子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