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绍猪肚,也就是猪猪的胃~~~
根据中医“以形补形”的原理,这个猪肚,是不是也对补胃呢?
那是自然的。
猪肚
甘,温
脾,胃经
补虚损,健脾胃
主虚劳瘦弱,劳瘵(痨病)咳嗽,脾虚食少,消渴便数,泄泻,水肿脚气,妇人赤白带下,小儿疳积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猪肚是“补脾胃之要品”,脾胃得补,那么气血生化源源不绝,气血充足,则精气神就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有了足够的气血能量,那么没病的自然身强体健,有病的也能很快恢复,特别是身体虚弱或者有“痨病”的人,用猪肚补脾胃,有助于清虚热,生精血,精血生成,则虚劳自愈,身体的根本补好了,那么五脏六腑也都安稳了~
以下内容了解下就行:
①《别录》:"补中益气,止渴、利。"
②《千金·食治》:"断暴痢虚弱。"
③《日华子本草》:"补虚损,杀劳虫,止痢。酿黄糯米蒸捣为丸,甚治劳气,并小儿疳蛔黄瘦病。"
④《本草图经》:"主骨蒸热劳,血脉不行,补羸助气。"
⑤《随息居饮食谱》:"止带、浊、遗精。"
猪肚虽好也要注意
猪肚为补益之品,有风寒感冒等外感未清,胸腹胀满者忌服。
①治男子肌瘦气弱,咳嗽渐成劳瘵:白术、牡蛎(烧)各四两,苦参三两。为细末,以猪肚一个,煮熟研成膏,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日三、四服。(《御药院方》猪肚丸)
②治水泻:獖猪肚一枚,净洗去脂膜,入大蒜在内,肚满为度,煮之,自晨至晚,肚蒜糜烂为度,杵成膏子,入平胃散同杵,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盐汤或米饮空腹服。(《世医得效方》肚蒜丸)
③治消渴,日夜饮水数斗,小便数,瘦弱:猪肚一枚,净洗,以水五升,煮令烂熟,诹二升已来,去肚,着少豉,渴即饮之,肉亦可吃。又和米,着五味,煮粥食之佳。(《食医心镜》)
④治小便数:猪肚一枚(洗去脂膜),黄连末三斤。纳猪肚中蒸之,暴乾,捣丸如梧子。服三十丸,日再服,渐渐加之,以瘥为度。忌猪肉。(《肘后方》猪肚黄连丸)
⑤治鼓胀水肿:健猪肚一个(不落水,翻出屎净,在砖墙上磨去秽气),将大虾蟆装入肚内,麻扎紧,煮热,去虾蟆,连汤淡食,勿入盐醋。(《经验广集》)
⑥治疳劳:木香一钱,黄连三钱,银柴胡五钱,生地五钱,鳖甲(童便浸,醋炙)一两。上为末,入猪肚内,扎口,入瓶,童便、酒煮烂捣尤,米饮下五十丸。(《幼科指掌》猪肚丸)
⑦治肾脏风毒气攻注腰脚,或疮或肿,脐腹冷痛:獖猪肚一个(洗净),莳萝(炒)、硫黄(研)、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两,硇砂半两。上五味,除猪肚外,捣研为末,入尽药末于猪肚内,用线密缝,酒煮令烂,候洒尽,将猪肚切开,入木臼中熟捣一、二千下,侯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三十丸。(《圣济总录》猪肚丸)
以下关于猪肚的偏方来自《本草易读》
消渴饮水,用一具,黄连二两,花粉、知母一两,麦冬半两,扎定蒸熟。捣丸豆大,米饮下三十丸。
疥疮痒痛,同皂角食之。
紫白癜风,白煮一具食之,忌房事。
肠风脏毒,猪大肠一条,入槐米末令满,醋煮烂捣丸服,酒下。
水泄久久,用一具,入蒜煮烂,捣丸服。或入平胃散三两。
内寒泄泻,大肠一具,入吴茱萸丸服。
胁热血痢。同上。
遗尿,猪胞炙食之。
注:
瘵,读作:zhài。汉字基本字义指病,多指痨病
獖:读作:fén。同“豶”,阄割过的猪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联删
帅气迷人的阿新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tongziawt.com/wtzcd/8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