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疾除疴保平安
——传统家具木材中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
年12月底,一场突如其来、被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疾病席卷神州大地,先是从武汉传播开来,继而随着人口流动的加速,年1月以后春运大潮的来临,迅速由湖北省蔓延到全国各地乃至境外。为了应对这场突出其来的灾情,国家派出重症医学专家赶赴江汉大地,加强对患者的救治,截止到年1月25日共组建了6支共人的医疗救治队驰援武汉,同时召集6支后备梯队随时待命。上海、广东、解放军等3支医疗队已到达武汉投入工作。
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治疗中,医学工作者采用了最先进的西医技术并结合中医中药疗法发挥了很大作用。在中国古代的医学典籍里,有很多中草药对于治疗呼吸道系统疾病有着独特的疗效。
年1月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木性药考——中国传统家具木材药用价值研究》一书是目前国内第一本家具木材药用研究的专著,
该书对于作为家具用材的十种木本植物进行了归纳总结,其中有两种木材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这两种木材分别是杉木和楸木。
杉木
杉木在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这种木材主要产于南方,为我国长江流域、秦岭以南地区栽培最广、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用材树种。
(杉木林)
在中国古代,杉木常做家具、建筑装修、舟车之用。它的应用历史比较悠久。最早使用者为自然杉木考古出土汉代南方的家具、漆器等,有很多是用杉木制成的。杉木也用于制造船筏。《方言》注:“木曰牌,竹曰筏。小筏曰泭,木筏又名木杷,系扎杉木制成。”
杉木虽然主产于南方,但是北方地区出土的家具中也能见到杉木的身影。如内蒙古辽墓出土的杉木带围栏床。
(辽墓出土的杉木床)
此床出土于内蒙古赤峰辽墓,通体杉木制,尺寸较小,床上四面皆设围栏,前面正中央开口作床门。围栏的委角望柱出头形如葫芦,栏板内并列双开光装板,饰以彩绘菊花纹样。围栏围角处,柱子下垂,亦做成葫芦头。侧面围栏下方亦饰花牙。床面镶板拼装,四条腿足短矮,形成剑腿如意状,缩进床面安装,整个床面看似架于其上,这种四足缩进的形制是辽金时期北方床具常见的风格特点。
明代时期,杉木制作的家具在民间大量出现,在明代文人笔记里有杉木作的衣匣和画匣等家具,如明代文人高濂《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下卷记载:“衣匣:以皮护杉木为之,高五六寸,盖底不用板幔,惟布里皮面,软而可举,长阔如毡包式,少长一二寸。携于春时,内装绵夹便服,以备风寒骤变。夏月装以夹衣。秋与春同。冬则绵服暖帽围项等件。匣中更带搔背、竹钯,并铁如意,以便取用。”《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夏卷”里记载:“收画,未梅雨前,逐幅抹去蒸痕,日中晒晾令燥,紧卷入匣,以厚纸糊匣口四围,梅后方开。匣须杉木桫木为之,内不用纸糊,并油漆,以避霉气。”清代以降,宫廷对家具的需求日渐增多,清代宫廷家具除了使用紫檀、花梨等硬木制作以外,还大量使用软木制作家具,而杉木在清代宫廷家具里也时有所见,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里,有许多以杉木做家具的记载。
雍正元年七月十六日,海望持出杉木罩油图塞尔根桌一张,奉旨:“着照此款式,面用紫檀木,其边与下身俱用杉木,做红漆彩金龙膳桌二张,酒膳桌二张。”
杉木格子:雍正四年三月初一日首领太监哈元臣来说:“太监杜寿传旨:养心殿西围房,着做装古董三层杉木格子十二个,随布帘。钦此。”
杉木除了用于家具制作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功用,就是杉木也是中国传统中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医古籍记载可知,杉木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可以治疗外科疮疡、脚气、痔疮、骨折、泌尿系统的五淋等症,而以杉木屑为主药内服,还可以治疗肺内有痰、肺气闭塞导致的肺壅,即今天的呼吸道系统的疾病。其表现症状为痰咳不出去,咳嗽,咯痰黄稠而量多,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或喉中痰鸣,烦躁不安,发热口渴,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
在明代大型医学丛书《普济方》卷一百五十八“咳嗽门·伤风咳嗽附论”里这样记载:“治卒咳嗽,肺壅痰滞,上焦不利,出圣惠方。杉木屑一两、皂荚三(二)两去黑皮酥炙黄去子,右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饮下十丸,日三四服之。”
楸木
与杉木同样具有药用价值的另一种传统家具木材是楸木。楸木的原材来自楸树,楸树(Catalpabungei)属紫葳科,梓树属,为高大落叶乔木,可营造用材林、防护林及庭院观赏、道路绿化等,是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优质用材树种。楸树原产我国,分布于东起海滨,西至甘肃,南始云南,北到长城的广大区域内。该树种材质优良,用途广泛,树姿雄伟,高大挺拔,枝叶繁茂,花多盖冠,花色淡红素雅,被作为传统的园林观赏树种。
楸树高大的风姿,淡红素雅的楸花,令人赏心悦目,自古以来楸树就广泛载植于皇宫庭院,胜景名园之中。如北京的故宫、北海、颐和园、大觉寺等游览圣地和名寺古刹到处可见百年以上的古楸树苍劲挺拔的风姿。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宁寿宫西花园里,就有一座“古华轩”,此轩前有一株历经百年的古楸,因其风姿傲骨,又萌发力强,多生根蘖,象征子孙繁盛而颇受乾隆帝敬仰,乾隆特地依树而建一座敞轩,取名“古华轩”。
(图为古华轩前的楸树)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楸木一般用于家具、棋盘、茶具、乐器和刻版印刷之用。而楸木除了用于家具之外,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在众多中国古代医学典籍里,还记载楸木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内服外用,可以治疗眼部疾患、外科痈疽、火烧烫伤等病症。
到了现代社会,楸木还用于治疗一些迁延难愈的呼吸系统疾病。如黑医院用楸木白皮治疗慢性气管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他们采用的药材及用法:“楸木白皮(属紫葳科)。取楸木树干旁嫩枝一两(干),用水浸过二指,煎至白皮变为黑色,上浮一层薄薄的油即可。”
用法:成人早、晚饭后各服10—20ml。第二天没有什么反应,即改服三次,每次50ml。2周岁小孩,每次服3——4ml,一日二次。第二天没什么反应,可改为三次(服时可拌小量糖),一般服药总量1——3两左右。
医院对例慢性气管炎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疗效观察:“例慢性气管炎患者,经治疗后基本治愈16例,显效27例,好转42例,无效24例,有效率占77.98%,其中无效例中有4例兼肺气肿。
综上所述可知,很多木材在我国古代有着多重的功能,既是营造房屋的建材,又是制作家具的板材,同时还是重要的药材,具有广阔的药用价值。对于很多现代突发疾病,一些采用现代医药技术还无法奏效的顽疾怪病和传染性疾病,可以尝试着从凝聚古人经验智慧结晶的中医药中找到思路,为保障我们今人的健康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