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梧桐子 > 梧桐子产地 > 正文 > 正文

伤寒论药方详解承气汤类方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2 16:27:49
治白癜风偏方 http://www.hldxc.com/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伤寒论药方详解:承气汤类方

承气汤类

73.调胃承气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大黄12g炙甘草6g芒硝15g

上3味,以水ml,煮取ml,去渣,再下芒硝,文火

微沸。

服法:按宋版原文,本方服法有二。

一为太阳篇第29条,“少少温服之”用于温药复阳后,致胃

热谵语之证;

二为阳明篇第条“温顿服之”用于阳明实热之证(腹

胀,便秘,心烦,蒸蒸发热等),取其泻热和胃.

  此者,说明因证立法辨证论治之妙。临证宜随机用之。

(功效)泻热和胃,润燥软坚。

.(主治)

主证:不恶寒但热,蒸蒸发热,汗出心烦,腹胀满,不大

便,苔黄。

 副证:或谵语,或口渴,脉或滑或平。

 (临证加减)

1.糖尿病:尿糖阳性,证属阳明里实者,本方加黄芩、知

母、天花粉、白僵蚕、天冬、生地、牛膝、石膏,有良效。

  2.急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期间):本方加龙胆草、黄连、藿

香、木香、败酱草、枳实、竹茹、陈皮、元胡,可缓解急性期

症状。

 3.调胃承气汤加减治疗急性胰腺炎:本方加柴胡、龙胆草、

败酱草等,克服了西医单纯强调“静”字。用本方进行中西医结

合治疗,以“通”字着眼,疏通消化道,消除瘀积,恢复消化功

能,贯穿着一个“动”的过程。[贵阳医学院.科研资料汇编,]

4.调胃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以调胃承气汤去甘草用粉

剂为主治疗。用药后症状平均缓解时间为2。36天;尿淀粉酶平

均恢复正常时间为3.25天;发热者平均退热时间为3.5天。[上

海中医药杂志,,(27):15]

5.调胃承气汤加减治疗胆结石下移性肠梗阻:因“总攻”

胆结石下移形成肠梗阻,用调胃承气汤加莱菔子、木香降气通

下,服药2次,得快利3次,排出大型结石(4cmX5cmX5cm)

2个。脐周阵痛,腹胀,便秘,呕吐等症状霍然消失。[湖南医药杂

志,,(3):34]

6.用调胃承气汤加玄参而成泻热汤为主治疗成人肺炎,一

般能于24—72小时内退热.[中医杂志,,c4,:]

7.以调胃承气汤去甘草制成药袋外用治疗痈肿有良效。[辽

宁中医杂志,,(3):36]

8.调胃承气汤中大黄芒硝的临床应用:于流行性出血热重

症,均综合对症治疗。本组用大剂量速尿(每次mg)效不

佳后,改用大黄30g,水煎ml左右,冲化芒硝15g。每日2

次,口服或灌肠,用3—4剂。对照组工4例,继用大剂量速尿。

结果:两组分别治愈30(85。7%)、8(57.1X)例,疗效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0.P0.05。[中国乡村医生,,c9,:

9.本方加石膏、知母、陈仓米,治阳明经腑同病,名白虎

承气汤。[通俗伤寒论]

10.本方去甘草,加生地、赤芍、黄连、黄柏,治阳明温

病,小便赤痛,大便秘结,时时烦渴,名导赤承气汤。

11.本方去甘草,加槟榔、桃仁、郁李仁、木香,治妇人热

实,大便不通,心腹胀痛,手不得近,心胸烦闷,六脉沉滑而实

者,名通神散。[妇人大全良方]

12.本方加栀子、黄芩、薄荷、连翘为粗末(亦可制汤剂),

治上、中二焦热邪炽盛,心胸肺胃受灼,出现烦躁口渴,面赤唇

焦,口舌生疮,胸脯烦热,或咽痛吐、衄血,便秘尿赤,舌红,

苔黄干,脉滑数等,名凉膈散。[和剂局方]

13.本方加四物汤,治血虚里热,大便秘结;或妇人经血不

通,腹胀作痛,名玉烛散。[医宗金鉴]

14.本方去甘草加玄参、麦门冬、生地,治阳明温病,热结

阴亏,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者,名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

74.小承气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大黄(酒洗)12g炙厚朴6g炙

枳实9g

上3味,以水ml,煮取ml,去渣,分二次温服。

此方煎服法,不同于大承气汤,乃三味同煎,不分次第,分

温二服,初服更衣后(大便已畅)勿服,即“若一服谵语止者,

更莫服”亦即中病即止之意,此求地道之通,故不用芒硝之峻,

且远于大黄之锐矣。故称为微和之剂。

(功效)宣气除滞,清热通便。

(主治)

主证:潮热,汗出,腹胀满,大便硬,舌红苔干黄,脉

滑疾。

副证:神昏谵语,或腹痛拒按,或热结旁流下利。

(临证加减)

1.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及厚朴大黄汤之比较:小承气汤

与《金匮要略》腹满篇厚朴三物汤;痰饮篇厚朴大黄汤药味相

同,剂量颇异,故治疗三种不同之病证,临证宜互当虑之。小承

气以大黄为君,荡涤胃肠而去燥屎;厚朴为臣,行气散满;枳实

为使,破气导滞,不令大泄,以微和胃气,更衣者,肠胃调和之

象,故得和即止。《金匮要略》腹满篇:“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

主之”。厚朴三物汤由厚朴24g,大黄12g,枳实15g组成,以厚

朴行气散满为君,大黄荡涤肠胃为臣,取其下行为峻,走而不

守;枳实破气为使,所以不减大黄之量(指与小承气量同)者,

以其行气必先通利肠胃,肠胃通则腑气亦通,通则不痛矣,利则

为通之象。《金匮要略》痰饮篇云:“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

之。”厚朴大黄汤由厚朴15g,大黄18g,枳实12g组成,以厚朴

行气散满为君,大黄荡涤肠胃以行水亦为君,枳实破气行使,功

在顺气行水,以衰其势。综合三方名义。小承气汤重在泄热通便

除燥屎;厚朴三物汤重在行气消胀除腹满;厚朴大黄汤重在顺气

开胸泄水饮。三者轻重不同,毫厘不爽。张仲景治病不必奇品异

方,而投之即效者,原因在此矣.

2。小承气汤加减治疗肠梗阻:以小承气汤加减治疗粘连性

肠梗阻,大多数患者在服药1-3剂后,大量排气便而愈。[上海中

医杂志,,(4),34]

3。小承气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列举选用大黄指征:①胃

中灼热、灼痛,或嘈杂;②口干咽燥喜饮;③大便干结或秘结不

畅;④伴有胃热上冲所致之牙痛,⑤胃脘胀满疼痛,经用和胃理

气药未效;⑥伴胁肋胀痛,经用和胃理气药未效。大黄用量6—

12g。[湖北中医杂志,,(6)。s)

4。小承气汤酌加甘草治疗病毒性肝炎。本方加甘草治疗。

[云南医药,,(2)。]

5.小承气汤治疗坏死性肠炎致麻痹性肠梗阻阻:药用大黄

g,厚朴、枳实各60g。水煎后用纱布包好,置腹部热敷,每

日十余次。按顺时针方向变换热敷位置,直至排气或排便.禁

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综合治

疗。[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5,;]

6.小承气汤加减降转氨酶(病毒性肝炎):基本方为枳实、

厚朴各12g,瓜蒌仁15g,大黄、五味子各lOg。热重于湿加茵

陈、山栀、虎杖、败酱草;湿重于热加郁金、苍术、滑石;肝郁

胁痛加柴胡、丹参、延胡索、白芍;阴虚加沙参、麦冬、生地.

每日l剂,水煎服,1个月为工个疗程,并用参麦饮善后.[中西

医结合肝病杂志,,(5);29]

7.小承气汤作肠道清洁剂之研究:以服用本方及常规清洁

灌肠,提示小承气汤作肠道清洁剂的效果良好。[中华放射学杂志,

,(3):]

8.本方加知母、当归、芍药、生地。治温病数下亡阴,里

证仍在,并见热渴者,名承气养营汤。

9.本方加羌活.治中风外有六经之形证,先以加减续命汤随

证治之,内有便溺之阻隔?复以本方导之,名三土蛀乃。r活法机要l

10。本方加黄连、半夏、瓜蒌。治消渴病三焦俱急,大热大

渴,舌燥,脉不浮而躁甚,舌色金黄,痰涎壅盛,名承气合小陷

胸汤。[温病条辨]

11.本方改为丸剂,治腹中之宿食,阴茎之热,名三化丸。

[幼科发挥]

75.大承气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大黄(酒洗)12g炙厚朴15g

枳实9g芒硝9g

上4味,以水0ml,先煮厚朴、枳实,取ml,去

滓;下大黄,以泻热结;最后人芒硝,以软坚化燥。从而达到荡

涤肠胃,推陈出新之目的。因大黄煎煮过久,会减少泻下之功。

“盖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气钝而缓,张仲景欲使芒硝先化燥屎,

犬黄继通地道,而后枳、朴除其痞满。”[柯韵伯]

大黄酒洗者,味苦寒,性本泄降,善于下行,专泻肠胃之

热、积满、瘀血复阴邪。“若使病在上脘..误用人黄..反致

热结不消,危害不浅。”本方证为阳明腑实,以痞、满、燥、实

坚为主证,邪热上扰,气滞不畅,则致痞满;邪热在下,耗伤津

液,则致燥实。大黄浸,既走上也能行下,配伍枳实、厚朴,驱

上焦邪热于下,又宽中行气,消痞散满。

(功能)峻下热结。

(主治)

主证:潮热,汗出,不恶寒,大便硬而难,腹胀满硬,腹痛

或绕脐痛、拒按,舌苔干黄或焦燥起刺,脉沉迟或迟而滑或沉实

有力。

副证:常伴有精神症状,如烦躁,心中懊侬,谵语,独语如

见鬼状,重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或目中不了了,睛

不和;或伴汗出,如汗出不止,手足谶然汗出;或身微热或烦

热;或热结旁流,自利清水,色纯青;或腹满而喘、眩冒。

(临证加减)

1.大承气汤的临床应用:阳明热结的可下症状如下:①热

型:单恶热,不恶寒,日晡热盛,或大热,或潮热。②面目:面

赤目赤,齿垢,唇焦红。③口渴:口燥舌干,喜冷饮,大渴。④

胸腹:胸痞,腹胀痛满坚,拒按,或腹部灼热。⑤神志:神昏,

或不清,烦躁。⑥语声:谵语,语声重浊,呼吸俱粗。⑦肢体:

汗出或肢厥。⑧小便:黄赤或涩少。⑨大便:大便不通,或纯利

清水,泻利不爽,大便热臭,肛门热痛。⑩脉象:滑数,沉数有

力,沉伏。⑩舌象:舌上白苔,干硬如砂皮;或焦黄色如沉香,

甚至起芒刺;或干燥如黄土之黄;或苔中有裂纹,舌质干涩苍

老;或老黄,或灰黄而干;或色黑焦裂。[江苏中医,,fl,:32]

2.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肠梗阻:将张仲景大承气汤(原方)

改成“冲剂”(医院均可做到),用于治疗急腹症,特别是各

种急性肠梗阻,各种腹部手术后的通便调气,疗效显著,确有药

到病除之功。’

(1)配制方法:①药用生大黄1g,芒硝g,枳实、厚

朴各g。②将大黄研粗粉,用60%乙醇按渗漉法,浸渍24小

时后,以每分钟1一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ml,

继续加乙醇浸漉,使有效成分提完,即得60%乙醇的渗漉液,

备用。③将枳实、厚朴加水煎熬2次,第一次煮沸2小时,第二

次煮沸1.5小时,合并二次药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稠膏状,加

3倍量95%乙醇,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合并大黄渗漉液,

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液再改用水浴浓缩至稠膏状。④将芒硝研

碎,过80目筛,备用。⑤将芒硝粉和适量的白糊精、白糖粉与

上述浓缩液搅拌混匀,过10目筛网制成湿颗粒,干燥,整粒,

分装袋即得。

(2)功用主治:峻下热结。适用于急性肠梗阻,急性胆囊

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症见便秘,苔黄,脉实及某些

热性病见阳明腑实之证,皆可酌用。用法:每次一袋,术后通便

用量减半,开水冲服。灌肠每次工一2袋。[中药通报,,f3,:Zf]

3.大承气汤治疗术后肠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人院后行胃肠

减压、补液、纠正酸碱失衡;豆油或大承气汤每次50一lOOml

-服;阿托品0。5mg肌注:针刺足三里、三阴交、中脘、天枢

等穴;并用温水或1、2、3液灌肠;系统攻下3次无效行手术。

术后8小时开始从胃管注入加减复方大承气汤液。药用川厚朴、

枳实、桃仁、赤芍、白芍、炒莱菔子、大腹皮、生大黄、芒硝。

适用于肠腑热结证。因寒所致者加焦白术、木香;梗阻因结核加

全蝎、马鞭草;体弱轻者去芒硝,加番泻叶。每次60ml,6小

时1次,药液温度40---45。C,灌药后胃管钳闭1小时。每日排

便1—3次为宜,4次/日可减少药量(P0。01)。L新中医,,

傅),一26]

4。大承气汤治疗蛔虫性肠梗阻:用大承气汤加驱蛔灵(先

后服药),收到较好效果。[新医药学杂志,,cl,:28]

5.大承气汤加硫酸钡治疗肠梗阻及反射性肠胀气:用大承

气汤加入硫酸钡,配制成钡剂大承气汤,收到一定效果。并认为

棚疗的同时,能进一步明确诊断,有助于确定下一步治疗方

粟。[中华医学杂志,,(58):]

6.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的禁忌证:有下列情况即应考虑为

绞窄性肠梗阻暨本方治疗禁忌证:①腹痛发作急骤、剧烈,呈持

续性疼痛,阵发性绞痛;②呕吐出现早且频繁;③早期出现全身

性变化,如脉率增加,体温上升,白细胞计数增高,或早期即有

休克倾向;④腹膜炎刺激征或有固定局限的压痛和反跳痛;⑤腹

部有局限性隆起或可能触及孤立胀大的肠绊;⑥呕吐物为血陆或

肛门排出血性液体。[吉林中医药,:c3,;45]

7.大承气汤加减治疗胃石症:药用川军、芒硝、枳实、厚

朴。呕吐重加半夏,腹痛明显者加白芍、元胡。每日Jl~4,苏打3

次,每次0。5g。[河北新医药,,cs,]

8.大承气汤加减治疗乙脑:乙型脑炎神昏抽搐,乃热极生

风所致。临床观察用大承气汤等通腑泄热之后,体温常可随泻而

迅速下降,神清痉止,从而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阎氏等报

道用本方加玄参、麦冬而制成乙脑合剂急下存阴等治疗乙型脑

炎,患儿一般服药7一工。小时可见大便,每日3—4次。[中医杂

志,,(10):]

9.大承气汤合西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药用厚朴、

枳实各20g,先煮沸15分钟;加大黄15g,煮5分钟;再加芒硝

9g,完全溶解后,取滤液—ml。每次50ml,口服或鼻

饲,2小时内服完,用7一15日。并抗休克、抗感染;不用抗凝

血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利尿剂、洋地黄类及α一受体阻滞剂。

1O。大承气汤加味治疗溃疡病穿孔;先以胃肠减压。用复方

大承气汤,基本方为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桃仁、赤芍、莱

菔子。腹腔感染严重加银花、连翘;瘀血重加红花、川芎;合并

溃疡出血加田三七、白芨;脾气虚加党参、黄芪。水煎,经胃管

注入。电针中脘及双足三里穴,留针,每次30分钟,2小时1

次。用双柏散(黄柏、侧柏叶等)水蜜调敷上腹部,每日2次

用大承气汤或通腑泻热合剂(大黄、龙胆草、栀子、芒硝、莱菔

子、忍冬藤、虎杖、地胆头)ml,保留(10一15分钟)灌

肠,每日2次。配合对症支持疗法.

11.大承气汤加减治疗伤寒(湿温):用生大黄(后下)、黄

芩各5一lOg,厚朴、黄连各l0g,枳实10—15g,芒硝3—6g,

茯苓30g,金银花15-25g。斑疹、黑便加丹皮、生地、赤芍、

茜草根、紫草等;口渴加生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等;阴虚

津涸加玄参、麦冬、生地;脘闷嗳气加白蔻仁、木香;正虚加当

归、黄芪。每日1剂,水煎服,并配合西药补液支持治疗。[甘肃

中医,,(6):

.12.大承气汤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本方含酒大黄、厚朴各

lOg,枳实、木通、芒硝各6g,丹参20g,红花、丹皮、当归各

12g,菖蒲4g。顽固性头痛且痛有定处加水蛭、虻虫;失眠加黄

连、远志或柏子仁、何首乌;眩晕合苓桂术甘汤;肢体功能活动

障碍加穿山甲、土鳖虫、地龙、络石藤。每日工剂,水煎服或鼻

饲,10日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并行脑外科常规抢救。

[河南中医,,(5):]

13。大承气汤加减治疗产后腹痛:用通里攻下治疗产后腹

痛.认为产后腹痛多为饮食不节,而导致肠道闭塞。用通里攻下

之承气汤类,药用大承气汤加槟榔、蒲公英,随证加减。[新中医,

,(2):34]

14.本方加甘草,治伤寒、杂病邪热内盛,积滞不去。症见

腹满实痛,烦渴,便秘者;或惊癫狂乱,或湿热下痢,以及目

疼、口疮、喉瘅、疮疡等证,名三二承气汤。

15.本方加桃仁、赤芍、莱菔子,枳实易枳壳,治一般性肠

梗阻,胀气较重者,名复方大承气汤。1

16.本方去大黄、枳实,加木香、乌药、莱菔子、桃仁、赤

芍、番泻叶,治轻型粘连性肠梗阻或部分肠梗阻,名肠粘连缓解

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17.本方加甘草、当归、人参、桔梗、生姜、大枣,治里热

实证而见气血虚弱者。症见自利清水,色纯青,腹痛拒按,谵

语,口苦干燥,口渴,身热,体倦少气,或便秘,腹胀满硬痛,

甚则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名黄龙汤。

[伤寒六书]

18.本方加柴胡、黄芩、甘草,再加铁锈水三匙,治潮热自

汗发渴,谵语,狂妄,斑黄,腹满便实之阳明腑实证,名六一顺

气汤。[医方集解]

19.本方减厚朴合小陷胸汤(黄连、半夏、瓜蒌实),用于

肺与大肠并治,名陷胸承气汤。[通俗伤寒址)

20。本方去枳实,加丹皮、栀子、赤芍、木香、元胡,治重

症胰腺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名清胰二号.[中西医结合

治疗急腹症]

76.麻子仁丸

(别名:脾约丸、麻仁滋脾丸)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麻子仁60g芍药15g大黄30g

厚朴30g杏仁30g枳实15g

上6味,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工0丸5

或每重9g,每日1一2次,每次1丸。根据病情,酌减量,改用

汤剂。

(功效)滋液润燥,泄热通幽。

(主治)

主证:大便秘结,小便多,脉细涩。

副证:习惯性便秘,或腹微满不痛,或不更衣十日,无所苦。

(临证加减)

1.痔疮便秘,如痔疮便血,本方加荆芥炭、槐花炭、地榆

炭,以凉血止血;痔疮便秘,本方加当归、生地桃仁、赤芍等,

以养血和血。

2.燥热伤津甚者,本方加柏子仁、瓜蒌仁、生地、生首乌,

以滋阴通便。

3。热结甚,苔黄脉数者,重用大黄,加芒硝,以泄热通便。

4.体虚弱者,宜去大黄,或酌加郁李仁、生首乌、番泻叶

等,以增加润肠或润滑大肠而通幽。

5.加味麻子仁丸治疗蛔虫性肠梗阻:药用麻子仁丸加川楝

子、乌梅、陈皮、槟榔,枳壳易枳实,去芍药、厚朴。治疗蛔虫

性肠梗阻。最多住院4天,最短住院l2小时;最多服药3剂,最

少1剂;一般服第一次煎药液后工一3小时腹痛即可缓解,服药6

-12小时可通便排虫;多数病例排出虫成团,最少30多条,最多

多条,多数病例连续排虫3—4天,有排虫总数达多条。

排虫后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无副作用。[医药卫生,,cs,]

6.麻子仁丸异病同治的临床应用:麻子仁丸出自《伤寒

论》,方中厚朴、枳实、大黄泄痞除满,通便破结,芍药、蜂蜜

润燥止痛,养血柔肝,妙在麻仁、杏仁相伍,能润大肠之燥,可

降肺气之逆,共奏润燥通便、生津养血之功,实为泻而不峻,润

而不腻之剂。临床上除常用以治大便燥结外,并可用于咳喘、噎

嗝诸症,现简介于后。

(1)大便难:若大便难乃脾阴不足,大便干燥所致,则为麻

子仁丸证。临床常见面色晦黯,舌质红绛,舌苔黄燥,食纳减

少,胸胁痞闷,郁郁微烦,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脉沉涩等症。

用麻子仁丸治疗糖尿病、冠心病、不完全性肠梗阻引起的大便

难,多能取效。麻子仁用15~30g为宜,酌加麦冬、玄参以清热

养阴。

(2)噎嗝:若噎嗝乃浊阴不降,津液不能输布,大便艰涩所

致,则为麻子仁丸证。临床常见形体消瘦,面色晦黯,肌肤枯

燥。吞咽困难,胸膈痞闷,大便干,小便频数或黄赤,舌质红而

少津,脉细数等症。以麻子仁丸加减治疗贲门痉挛、慢性咽炎、

幽门梗阻等病,改厚朴为君,用量在15—30g之间,酌加旋覆

花、代赭石。非占位性病变所致的噎嗝服后多能收效,对于占位

性病变服后亦能缓解症状。

(3)咳喘:若咳喘乃津液耗伤,肺失宣降,大肠失其濡润,

虚热内停所致,则为麻子仁丸证。临床常见面色潮红,胸胁痞

闷,食欲不振,咽干口燥,咳嗽痰少,大便不通,舌质红、少

津,苔薄黄或腻,脉细数等症。以麻子仁丸加减治疗肺源性心脏

病,高血压心脏病之咳喘及老年支气管哮喘伴有大便不通之症

者,多能取效。杏仁用量为10~--15g,蜂蜜以30~60g为宜,酌

加麦冬、沙参、桔梗以养阴清热。

(4)阴虚郁热烦躁:若烦躁乃阴液耗伤,大便不通,邪郁化

热所致,则为麻子仁丸证。临床常见面色潮红,心烦口苦,甚则

烦躁不安,胸满厌食,大便不通,舌质红,苔黄少津,脉细数等

症。以麻子仁丸加减治疗老年更衣性精神病,宜重用火麻仁、蜂

蜜、白芍;治疗脑血栓形成后的大便不通,宜改大黄为君,用量

在9~15g。

据实践体会,运用本方的辨证要点为肠燥便秘。临床中改丸

为汤,其效更捷,大黄以后下为宜,蜂蜜煎好后兑于药内混匀频

服,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这一临床经验,实属宝贵。[浙江中医

杂志,,(4):]

7.麻子仁丸治疗尿频伴大便硬:临床凡见尿频伴有大便硬,

经常规方法治疗不效者,试用麻子仁丸治疗,每每获效,尿频缓

解。[上海中医药杂志,,tz,:26]

8。本方去芍药,枳壳易枳实,加生熟地、黄芩、桃仁、甘

草.治体液枯燥,肠内燥热之习惯性便秘、高血压、动脉硬化

症、慢性肾炎等合并便秘者,名润肠汤。[万病回春]

9.本方去芍药、杏仁、厚朴,枳壳易枳实,加槟榔、菟丝

子、山药、防风、山茱萸、肉桂、车前子、木香、羌活、郁李仁。

治冷热壅结,津液耗损,大便秘结,名麻仁丸。

10.本方去芍药、厚朴、杏仁,枳壳易枳实,加人参为蜜

丸.治产后大便秘涩,名麻仁丸。,

  

 77.蜜煎导方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食蜜ml

将蜜煎成饴糖状,做成长2寸,大如指的条状栓剂,放人肛

闪内,并保留一时,直至欲解大便。

(功效]外润魄门,导大肠之气下行。

 (主治) 

  主证:大便硬结难下,近于肛门,时有便意而坠胀,又难于

排解,小便自利。

副证;或有发热,谵语,烦躁,汗出,或腹微胀满。

 (临证加减)

1.蜜煎导方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用新鲜蜂蜜,每日

g,分三次服,10日后增至~g。取得较好疗效。

 2.蜜煎导方加味治疗咳嗽:以生姜30~50g,捣烂取汁为1

份,再取4份蜂蜜,混匀,置锅内隔水蒸约10分钟,早、晚两

次分服,连用2天。凡风寒或虚寒咳嗽,咳稀白痰或少痰,咽喉

作痒,或咳嗽夜甚者,均可用之。

 3.蜜煎导方加味治疗血拴性浅静脉炎:用蜂蜜、大黄、葱

白制成膏,外敷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

4.本方加生首乌治老年人津枯便秘。

 78.猪胆汁方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大猪胆1枚,取其汁,和少许醋。

作灌肠用。

(功效)清热润肠,导下通便.

(主治).

主证:热结于下,肠满胃虚证。症见大便秘结,近于肛门难

于排解,腹部胀满,小便自利,舌质微红,苔薄黄少津,脉

细弦。

副证:或腹部微痛,或有发热,烦躁,谵语。

(临证加减)

1。蜜兑法,蜜三合,人猪胆汁两枚内,煎如饴糖,以井水

出冷,候凝,捻如指大,长三寸许,纳下部,立通。[世医得效扪

2.凡多汗伤津,或屡汗不解,或尺中脉迟弱,元气素虚人,

便欲下而不能出者,并宜导法。但须分津液枯者,用蜜导;邪热

盛者,用胆导;湿热痰饮固结,姜汁麻油,浸瓜蒌根导。惟下旁

流水者,导之无益,非诸承气攻之不效,以实结在内,而不在下

也。至于结便闭者,宜于蜜煎中,加姜汁附子末,或削陈酱姜导

之。凡此皆善于推广张仲景之法者也。[伤寒准绳]

3.猪胆汁方灌肠治便秘:以高压灭菌胆汁加等量盐水或开

水,成人用50ml灌肠,效果非常满意,无一例发生任何痛苦或

过敏反应或中毒反应,甚至病人无任何不舒服感觉。[浙江中医杂

志,,(8):11]

4.猪胆汁灌肠法治疗便秘:用猪胆2枚,取汁盛碗中,隔

汤炖透消毒,用时再加开水,以50%胆汁40ral灌肠。投之30

分钟即解大便,无腹痛。胆汁灌肠法,不仅限于津亏肠燥之便

秘,而且作用直肠起利导之功,其清热润肠可能作用于整体,有

待进一步研究。[江苏中医,,《n,:34]

5。猪胆汁方防治乙脑及蛔虫上窜:应用猪胆汁防治乙脑由

于蛔虫上窜引起呼吸窒息和乙脑并发肺炎、腹胀、便秘等症,收

到满意效果。用猪胆汁灌肠53例中有33例灌肠2—3天排出蛔

虫。[新中医,,c2,:z5].

6.猪胆汁方治疗肝炎:干燥猪胆汁粉加赋型剂。[福建中医药,

,(2):34J

7.猪胆汁方加味治疗部分性肠梗阻:在伤寒末期,大便燥

结,多臼不行,腹部胀满,食欲不思,脉象细弱,热邪潜伏未

清,胃气又复衰败,攻邪则中气不支,不攻则邪热不解,此时可

采用本法。以猪胆汁不但可以通便,而苦寒作用,更能清热解

毒。所以,温热病胃气颓败,肠中热结不解,用之每收良效。中

医杂志。,(8):

传承中医,发扬国粹,是我们中医人的责任!

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

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临床技能,欢迎中医同仁们参与经方临床医案讨论中来,中医理论体系构架不同,医案讨论答案不同,故医案答案没有唯一,只有最佳,这样在探讨医案中,升华我们的灵感,期待您的参与、留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tongziawt.com/wtzcd/50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梧桐子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