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年,段克己出生于绛州稷山(今属山西),是段成己的兄长。年,段克己与弟弟同游京师(今北京),受到礼部尚书赵秉文的赏识,被称为“二妙”,并在其居里大书“双飞”二字。
年,段克己以进士贡,但未能入仕。年,金朝被蒙古军围困,段克己与弟弟陷于开封(今河南开封),金朝灭亡。
年至年,段克己与弟弟避地隐居于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与一些金朝遗民结社赋诗,自得其乐。他们被称为“河汾诸老”,其中以段氏兄弟的成就最高。
年,段克己去世,享年59岁。
01《满江红·过汴梁故宫城》
塞马南来,五陵草树无颜色。
云气黯,鼓鼙声震,天穿地裂。
百二河山俱失险,将军束手无筹策。
渐烟尘、飞度九重城,蒙金阙。
长戈袅,飞鸟绝。原厌肉,川流血。
叹人生此际,动成长别。
回首玉津春色早,雕栏犹挂当时月,
更西来、流水绕城根,空呜咽。
塞马南来,五陵草树无颜色。云气黯,鼓鼙声震,天穿地裂。百二河山俱失险,将军束手无筹策。渐烟尘、飞度九重城,蒙金阙。
上片写的是元蒙入侵中原的惨状。塞马指元军的骑兵,南来表示从北方向南方进攻。五陵指的是长安北有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这里用来指北宋、金都城汴梁。草树无颜色,形容战火烧毁了一切生机。云气黯,鼓鼙声震,天穿地裂,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和气氛的凄凉。
百二河山俱失险,意思是原本可以依靠河山的险要来抵御敌人的地方都被攻破了。将军束手无筹策,说明金朝的将领们没有能力和勇气抵抗元军。渐烟尘、飞度九重城,蒙金阙,表示战火的烟尘渐渐飞到了京城的上空,笼罩了宫殿,象征着国家的灭亡。
长戈袅,飞鸟绝。原厌肉,川流血。叹人生此际,动成长别。回首玉津春色早,雕栏犹挂当时月,更西来、流水绕城根,空呜咽。
下片写的是作者自己的感受和回忆。长戈袅,飞鸟绝,形容元军挥舞着长戈杀戮无辜,连天空的飞鸟都没有了。原厌肉,川流血,意思是原本平静的原野上堆满了尸体,河水都染红了血色。叹人生此际,动成长别,感叹在这样的时代里活着,随时都可能与亲友永别。
回首玉津春色早,雕栏犹挂当时月,回忆起当年在开封城外的玉津园里欣赏春景和明月的情景。更西来、流水绕城根,空呜咽,说的是从西边流过来的河水环绕着城墙,发出悲哀的声音。
这首词写悲感移情于景,用笔空灵,词情激愤,悲壮沉重。作者既痛心国亡,又气愤统治者的昏聩,又怀念故国故都的美好时光。这首词是一首反映金朝灭亡后人民心情和历史变迁的佳作。
02《渔家傲·诗句一春浑漫与》
诗句一春浑漫与,纷纷红紫但尘土。
楼外垂杨千万缕,风落絮,
栏干倚遍空无语。
毕竟春归何处所,树头树底无寻处。
唯有闲愁将不去,依旧住,
伴人直到黄昏雨。
诗句一春浑漫与,纷纷红紫但尘土。这两句是上片的前两句,一春浑漫与,意思是春天的景色无处不在,浑然一体。纷纷红紫但尘土,意思是红色和紫色的花朵虽然很多,但都是尘世间的凡物。这里有一种超脱的意味,词人不为春色所动,反而觉得春天的美丽是虚幻的。
楼外垂杨千万缕,风落絮,栏干倚遍空无语。这三句是上片的后三句,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楼外的春景。垂杨千万缕,形容垂柳的枝条细长柔软,如同丝线一般。风落絮,形容风中飘落的柳絮,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
栏干倚遍空无语,形容诗人倚在楼栏上,看着眼前的景色,心中空寂无言。这有一种孤寂的意味,诗人不与春景相应,反而觉得春天的欢乐是无趣的。
毕竟春归何处所,树头树底无寻处。这两句是下片的前两句,用反问和否定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失望。毕竟春归何处所,意思是春天终究要消逝,不知道去了哪里。树头树底无寻处,意思是无论在树上还是树下都找不到春天的痕迹。这有一种悲哀的意味,诗人不愿意接受春天的消逝,反而觉得春天的变化是可悲的。
唯有闲愁将不去,依旧住,伴人直到黄昏雨。这三句是下片的后三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感情。唯有闲愁将不去,意思是只有闲暇时的忧愁不会离开自己。依旧住,重复了前面的不去,加强了诗人对忧愁的坚持。伴人直到黄昏雨,形容忧愁陪伴着诗人直到夜幕降临,并且下起了雨。
诗人用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在描写春天美好而短暂、变化而可悲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超脱而孤寂、悲哀而顽固的心境。这首词体现了诗人的高洁和孤傲,也反映了金朝末年的动荡和危机。
03《满江红·雨后荒园》
遁庵主人植菊阶下,秋雨既盛,草莱芜没,殆不可见。江空岁晚,霜余草腐,而吾菊始发数花,生意凄然,似诉余以不遇,感而赋之。因李生湛然归,寄菊轩弟。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
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
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洁?
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堂上客,须空白。都无语,怀畴昔。
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
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
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遁庵主人植菊阶下,秋雨既盛,草莱芜没,殆不可见。江空岁晚,霜余草腐,而吾菊始发数花,生意凄然,似诉余以不遇,感而赋之。因李生湛然归,寄菊轩弟。
这是词的引子,交代了写作的背景和动机。词人是遁庵主人,也就是作者自号的遁庵。他在阶下种了菊花,但是秋雨太大,草木茂盛,把菊花都遮盖住了。到了深秋时节,霜降草枯,菊花才露出几朵。这些菊花显得孤单凄凉,好像在向词人诉说自己的不幸。词人感同身受,就写下了这首词。他还把这首词寄给了他的友人李生和菊轩弟(可能是他的弟弟或者同门弟子)。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洁?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上片描写了菊花的形象和环境。雨后的花园一片荒凉,所有的花卉都凋谢了。律残无射是指九月的音律已经衰败。
疏篱下只有这些菊花还能保持着鲜艳的色泽。词人摘了一把菊花,觉得足以愉悦自己的心情。他想到了陶渊明和屈原这两位爱菊的先贤,陶令是陶渊明的谥号,三闾是屈原的官职。他们都曾用菊花作为晚餐,表示自己的清高和洁身。词人感叹现在的世道变化,没有人能像他们那样惜菊爱菊了。狼藉委苍苔是指落花散乱在青苔上。
堂上客,须空白。都无语,怀畴昔。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下片表达了词人对自己和菊花的同情和怜惜。堂上客是指词人自己或者他的友人们,他们都已经白发苍苍了。他们都沉默不语,只是怀念过去的时光。他们恨自己没有改变现状,错过了重阳节这个欢乐的日子。
重阳节是九月九日,在古代是登高赏菊、饮酒作乐的节日。飒飒凉风是指秋风凄冷刺骨。汝是指菊花,词人说它身处孤独和艰难的境地,很难生存下去。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是指词人徘徊在花丛中,多次闻吸菊花的香气,想要安慰它。歌还泣是指词人边歌边泣,表达了他的悲哀和无奈。
这首词是一首以花写人,借物言情的作品。词人借用菊花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时代的不满,对友人的怀念,对先贤的敬仰,对自己的悲慰。词人把菊花的孤高清洁和不屈不挠的品格与自己的精神追求相融合,写出了一种深沉而含蓄的情感。词中语言朴素而优美,音律和谐而凄婉,是一首不朽的佳作。
总结:段克己是金末元初的文学家,与弟弟段成己合称“二妙”,是河汾诸老的代表人物。他的词多写于金亡后,受到元好问的影响,风格清劲坚劲,意致苍凉,有时也流露出对故国和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段克己的词以写山水和隐逸生活为主,描绘了山川的雄伟,风光的绮丽,隐居的闲适,有时也表现出对时代的不满和对先贤的敬仰。他的词在继承文学传统方面,受到苏轼和辛弃疾的影响比较明显,语言朴素而优美,音律和谐而凄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