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脑
01药用部位樟科植物樟的根、干、枝、叶经提炼制成的颗粒状结晶。
02别名韶脑、潮脑、树脑。
03植物形态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或黄褐色,纵裂。小枝淡褐色;枝和叶均有樟脑味。叶互生,革质;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卵形,先端渐尖,基部钝或阔楔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或粉白色,无毛,幼叶淡红色;脉在基部以上三出,脉腋内有隆起的腺体。圆锥花序腋生,花小,绿白色或淡黄色;花被6裂,椭圆形,内面密生细柔毛;能育雄蕊9,花药4室;子房卵形,光滑无毛,花柱短,柱头头状。核果球形,熟时紫黑色,基部为宿存、扩大的花被管所包围。花期4~6月,果期8~11月。
04产地分布栽培或野生于河旁,或生于较为湿润的平地。主产于台湾、贵州、广西、福建等地。
05采收加工一般在9~12月砍伐老树,取其树根、树干、树枝,锯劈成碎片(树叶亦可用),置蒸馏器中进行蒸馏,樟木中含有的樟脑及挥发油随水蒸气馏出,冷却后,即得粗制樟脑。粗制樟脑再经升华精制,即得精制樟脑粉。将此樟脑粉入模型中压榨,则成透明的樟脑块。
06药材性状纯品为雪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或无色透明的硬块。粗制品略带黄色,有光亮。在常温下容易挥发,点火能发出多烟而有光的火焰,气芳香浓裂刺鼻,味初辛酸,后稍凉。
07性味归经性热,味辛,有毒。归心经、脾经。
08功效与作用开窍辟秽、除湿杀虫、温散止痛。属开窍药。
09临床应用每次0.1~0.2克,入散剂或酒溶化服;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用治痧胀腹痛、暑湿之邪所致腹痛闷乱、寒热、吐泻、疥癣湿疮、瘙痒溃烂。
10药理研究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对于高级中枢尤为显著;对循环性虚脱或急性心功能衰竭有强心作用;其水溶性代谢产物有明显的强心、升压和兴奋呼吸的作用;对皮肤有温和的刺激及防腐作用;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小剂量使胃感到温暖及舒适,大量则能产生恶心呕吐;并有轻微的祛痰作用。
11化学成分为纯粹的右旋樟脑(d-Camphora),是莰类化合物。
12使用禁忌内服不宜过量,气虚者及孕妇忌服。皮肤过敏者慎用。忌见火。
13配伍药方1、治一切风眼热痛:樟脑6克,冰片3克,薄荷9克,防风3克,将樟脑、冰片入碗内,薄荷、防风摊其上,将碗盖纸糊封口,文武火升之碗上,刮下用。(《心医集》仙子丹)
2、治风火牙痛:樟脑、细辛各6克。细辛切碎,置铁锅内,将樟脑撒铺其上,盖以瓷碗,缝隙用黄泥固封,然后用文火升华,放冷取霜,密封备用。取霜适量,用棉裹如梧桐子大,放患牙处咬定即可。(《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一切瘙痒、虫疥及一切顽癣有虫者:樟脑30克,大枫子肉60克(捣膏),大黄、硫黄、胡椒各15克。五味俱微炒为细末,和入大风子膏内,再入樟脑同捣匀,再入水银15克,再研匀,再捣三百下,为丸,弹子大,每临卧时,被内以药周身摸之,不过二三次愈。(《本草汇言》)
4、治烫火疮,定痛:樟脑合香油研敷。如疮湿,干掺上止痛,火毒不入内也。(《品汇精要》)
5、治冻疮:樟脑9克,猪脂30克。先将猪脂炼好,去渣,再将炼好之猪油入锅内,下樟脑,微火炼十余分钟下锅,冷为膏,用瓶装好,封口备用,敷三五次即愈。[《健康报》,10:25]
6、治脚气肿痛:樟脑9克,草乌头6克。为极细末。醋糊丸,弹子大。每置一丸于足下踏之,下以微火烘之,衣被围覆,汗出如涎。即效。(《本草汇言》)
7、治阴疽初起:樟脑、雄黄掺贴。(《药性集要》)
往期精彩
初心
中医中药——《血竭》
初心
中医中药——《莪术》
学习
中医中药——《蔓荆子》
学习
中医中药——《三棱》
学习
中医中药——《骨碎补》
学习
中医中药——《水蛭》
学习
中医中药——《半夏》
学习
中医中药——《禹白附》
学习
中医中药——《斑蝥》
学习
中医中药——《雷丸》
学习
中医中药——《皂荚》
学习
中医中药——《白芥子》
学习
中医中药——《天南星》
学习
中医中药——《猫爪草》
学习
中医中药——《白前》
学习
中医中药——《川贝》
学习
中医中药——《浙贝母》
学习
中医中药——《竹茹》
学习
中医中药——《瓜蒌》
学习
中医中药——《前胡》
学习
中医中药——《鲜竹沥》
学习
中医中药——《苦楝皮》
学习
中医中药——《天竺黄》
学习
中医中药——《胖大海》
学习
中医中药——《桔梗》
学习
中医中药——《昆布》
学习
中医中药——《海藻》
学习
中医中药——《黄药子》
学习
中医中药——《礞石》
学习
中医中药——《香附》
学习
中医中药——《瓦楞子》
学习
中医中药——《柴胡》
学习
中医中药——《百部》
学习
中医中药——《苦杏仁》
学习
中医中药——《紫菀》
学习
中医中药——《款冬花》
学习
中医中药——《葶苈子》
学习
中医中药——《地榆》
学习
中医中药——《枇杷叶》
学习
中医中药——《朱砂》
学习
中医中药——《密蒙花》
学习
中医中药——《隔山消》
学习
中医中药——《龙骨》
学习
中医中药——《桑白皮》
学习
中医中药——《磁石》
学习
中医中药——《酸枣仁》
学习
中医中药——《琥珀》
学习
中医中药——《灵芝》
学习
中医中药——《柏子仁》
学习
中医中药——《合欢皮》
学习
中医中药——《首乌藤》
学习
中医中药——《石决明》
学习
中医中药——《月季花》
学习
中医中药——《牡蛎》
学习
中医中药——《珍珠母》
学习
中医中药——《鸡屎藤》
学习
中医中药——《代赭石》
学习
中医中药——《刺蒺藜》
学习
中医中药——《罗布麻叶》
学习
中医中药——《羚羊角》
学习
中医中药——《牛黄》
学习
中医中药——《钩藤》
学习
中医中药——《珍珠》
学习
中医中药——《千年健》
学习
中医中药——《全蝎》
学习
中医中药——《天麻》
学习
中医中药——《地龙》
学习
中医中药——《槐花》
学习
中医中药——《冰片》
学习
中医中药——《僵蚕》
学习
中医中药——《麝香》
学习
中医中药——《苏合香》
学习
中医中药——《石菖蒲》
学习
中医中药——《灵香草》
学习
中医中药——《鹿茸》
学习
中医中药——《细辛》
学习
中医中药——《党参》
学习
中医中药——《淫羊藿》
学习
中医中药——《仙茅》
学习
中医中药——《杜仲》
学习
中医中药——《巴戟天》
学习
中医中药——《续断》
学习
中医中药——《葛根》
学习
中医中药——《益智仁》
学习
中医中药——《沙苑子》
学习
中医中药——《菟丝子》
学习
中医中药——《紫石英》
学习
中医中药——《当归》
学习
中医中药——《冬虫夏草》
学习
中医中药——《雷公藤》
学习
中医中药——《冬瓜皮》
学习
中医中药——《白芍》
学习
中医中药——《阿胶》
学习
中医中药——《熟地黄》
学习
中医中药——《北沙参》
学习
中医中药——《何首乌》
学习
中医中药——《百合》
学习
中医中药——《蒲黄》
学习
中医中药——《麦冬》
学习
中医中药——《南沙参》
学习
中医中药——《天冬》
学习
中医中药——《石斛》
学习
中医中药——《玉竹》
学习
中医中药——《墨旱莲》
学习
中医中药——《枸杞子》
学习
中医中药——《黄精》
学习
中医中药——《女贞子》
学习
中医中药——《桑葚》
学习
中医中药——《香附》
学习
中医中药——《白蔹》
学习
中医中药——《雷丸》
学习
中医中药——《硇砂》
学习
中医中药——《浮小麦》
学习
中医中药——《山茱萸》
学习
中医中药——《乌梅》
学习
中医中药——《麻黄》
学习
中医中药——《莱菔子》
学习
中医中药——《川芎》
学习
中医中药——《使君子》
学习
中医中药——《透骨草》
学习
中医中药——《椒目》
学习
中医中药——《桂皮》
学习
中医中药——《红曲》
学习
中医中药——《茯神》
学习
中医中药——《黑豆》
学习
中医中药——《当药》
学习
中医中药——《槟榔》
学习
中医中药——《苦参》
学习
中医中药——《芦荟》
学习
中医中药——《红参》
学习
中医中药——《儿茶》
学习
中医中药——《安息香》
学习
中医中药——《银耳》
学习
中医中药——《猪苓》
学习
中医中药——《海藻》
学习
中医中药——《木耳》
——END——
多一次分享,多一人受益,
多一次转发,多一次布施,感恩一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