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梧桐子 > 梧桐子归经 > 正文 > 正文

中医名家对大麦苗治病的论述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6/29 16:13:25
看白癜风不请假 http://www.a5city.com/
1、药王孙思邈最早用大麦苗治肝病

用嫩麦叶治病是唐代药王孙思邈最早创立之方,历代名家都有医案纪实记载,收录于《普济方》中:唐代戊辰己巳年,肝病泛滥,殍尸遍野。药王孙思邈游医于鲁豫秦晋,身无法携治肝病之药,惜悯生灵,告知肝病患者,冬霜麦叶为入肝之品,加入通经疏络之大枣,能软肝、护肝、利肝。青能入肝,青出壬癸之水,肝毒可解,麦嫩芽霜叶汁普救了万民。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章中论述,“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

2、宋、清用麦苗治肝病

宋代赵佶在壬午年疫毒肝病泛滥,用麦幼芽加大枣等物,拯救了万民。

到了清代年,东北辽海肝病再次泛滥,赵学敏按药王之双嫩麦叶(四月麦叶)煎水普救肝病患者。

、明代李时珍论大麦苗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麦苗消酒毒、暴热、酒疽、目黄。捣烂绞汁滤服之,解蛊毒。煮汁滤服之,除时疾狂热,退胸隔热,利小肠(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健胃消食)。作斋食,甚益颜色。

此外,在《本草经疏》中有“益气补中、实五脏、厚肠胃”等记载。

4、清代对大麦苗保肝护肝的论述

麦苗之性,能疏通肝胆,兼能清肝胆之热,犹能消胆管之炎,导胆汁归小肠也。因悟得此理后,凡遇黄胆症,必加生麦芽数钱于药中,亦奏效颇著。然药铺中麦芽皆干者,若能得鲜麦芽,且长至寸余用之,当更佳。或当有麦苗时,于服药之外,以麦苗煎汤当茶饮之亦可。

案例:内子王氏,生平不能服药,即分毫无味之药亦不能服。于乙丑季秋,得黄胆症,为开好服之药数味,煎汤,强令服之,下咽即呕吐大作,将药尽行吐出。友人张某谓,可用鲜麦苗煎汤服之。遂采鲜麦苗一握,又为之加滑石五钱,服后病即轻减,又服一剂全愈。

——摘自《医学衷中参西录》[清·张锡纯(年-19年)]

5、近代名中医对鲜大麦苗治疗慢性肝炎的论述

慢性活动期常表现为黄疸加深,恶心欲吐,脘痞腹胀,纳少便溏,肝功能明显异常。此时病理以湿热为主,病变重在脾胃肝胆,治疗首先以清肝利湿着手,邪毒去,湿热清,则诸症自除。常用夏枯草、黄芩、黄柏、栀子、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田基黄、蒲公英、平地木等清肝利湿之品。黄疸明显者,加茵陈、鲜大麦苗等

——摘自《名老中医治疗乙肝经验汇萃》之汪履秋辨证治疗经验

6、大麦苗治黄疸

治黄胆并利小肠。作齑jī吃。甚益颜色。毒瓦斯郁蒸。面目尽黄。寒热发渴。(圣惠方)用小麦苗。杵绞汁。每服六七合。尽饮之。三四日便愈。大麦苗亦可。每服六七合。日三四。

——《普济方》卷一百九十五·黄疸门·黄疸(附论)

中华本草》:大麦苗出自《本草纲目》

甘;平

利湿退黄;护肤剑疮。主黄疸;小便不利;皮肤皲裂;冻疮

内服:煎汤,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煎水洗。

1.《伤寒类要》:治诸黄,利小便,杵汁日日服。

2.《纲目》:治冬月面目手足皲jūn瘃zhú,煮汁洗之。

7、清代大麦苗治疗黄疸的处方

龙胆苦参丸处方

龙胆草1两,苦参两。制法牛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谷疸,劳疸。

用法用量每服5丸,食前以生大麦苗汁,或麦饮送下,日次,不减稍增。劳疸,加龙胆1两、山栀子-7枚。

——摘自《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六(清·沈金鳌撰。刊于年)

8、大麦苗对糖尿病的作用

兔骨(一具炙微黄捣碎)大麦苗(二斤切)上以水一斗。煮取汁五升。每服一小盏。日三四服。

——《太平圣惠方》(简称《圣惠方》)卷第五十三治消渴诸方·治消渴,小便不利方(宋·王怀隐、陈昭遇等)

热中,消渴,煮汁服(《别录》。

颂曰∶崔元亮《海上集验方》(唐·崔元亮撰)∶治消渴羸瘦,小便不禁。兔骨和大麦苗煮汁服,极效。

——摘自《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兔

胃虚消渴者,羊肚煮烂,空腹食之。消渴烦乱者,干冬瓜瓤一两,水煎服。消渴羸瘦,小便不禁者,兔骨和大麦苗煮汁,服极效。

——摘自《类证治裁》之三消论治[清·林佩琴(羲桐)成书于公元年]

9、越冬麦苗为五谷之贵

唐代[陈藏器曰]小麦秋种夏熟,受四时气足,兼有寒热温凉四气。故麦凉、曲温、麸冷、面热。河渭之西,白麦面亦凉,以其春种,阀二气也。

注:陈藏器,唐代医学家、药物学家、方剂学家代表作品:《本草拾遗》

宋代冬麦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故为五谷之贵。地暖处亦可春种,至夏便收。然比秋种者,四气不足,故有毒。

注:苏颂(年-年),宋代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

10、大麦苗与小麦苗营养成分比较表

·································································

喜欢这篇文章?点击右上角,转发或者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tongziawt.com/wtzgj/8316.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梧桐子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