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草木》,作者汪曾祺,记录他生平的所见所闻,以及与许多草木植物的故事。
没有一一看完它,只闲暇时候随意翻开一页看一会,或是他走过的地方,或是旧时的风俗记录,有时候只是一种花草的描述,文字如话家常一般,娓娓道来,平淡质朴。
这是属于他的一片天地,用文字交织的世界,记录家乡和走过的痕迹,看到的风俗人情,见过的草木虫鱼,都一一写下来,不刻意缅怀,亦不多加赞叹,只平平常常的记下它们,与之相对或说话给它们听。他的文字在那个时代仿佛一个异类,不同于彼时追求宏达夸饰的内容呈现,汪曾祺更着眼于日常生活,写着一些细微平常的琐事,读来更像是听一位老人亲口讲述过去的故事。这样日常审美化的平实描述,呈现出一种恬淡与雍容的心思,想来亦是他追求的吧。
其中对植物有许多处描写,波斯菊,紫薇,天竹,扶桑,绣球,晚饭花,木香花……植物种类繁多,草本木本。或是在路上所见,或是与朋友相关,或是幼时的记忆,是一个人在人生际遇中与不同自然植物的故事,是他数十年来的人间与草木。
他的文字天性本真,描述亦直接,并不刻意修饰,喜欢栀子花的香,会写道:“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读来便是这般解气真挚,不同于文人式的将自身心绪赋予所见的植物花朵,汪曾祺对待它们更像是对待一位朋友,平等亦纯粹,不过多强加自己的意愿,尊重自然规律与生荣败落,接受它们的好与不好,真正与之相融的心意。对待栀子则像是对待被人误解的好友,忍不住为他不平痛骂一番。
又写秋葵,风致楚楚,似一位女道士,并在末尾说一句,虽然我没见过女道士。喜欢佛手的味道,随后奇怪一个水果为什么要长得这么奇形怪状。嗜吃炒食的梧桐子,极香酥脆,又嫌太小了。也会觉得车前子的样子很有趣,叶贴地而长,在自由伸向四面的叶丛中央抽出细长的花梗,顶端有穗形花序,直立着,最后说车前子在动画片中好像少不了它,不知道为什么,这东西有一种童话情趣。
多次提到的花木如木香花,为它写一句“木香花湿雨沉沉”,便让人觉得很有画面。还用晚饭花的名字写成文集,并在开头解释:“晚饭花就是野茉莉。因为在黄昏时开花,晚饭前后开得最为热闹,故又名晚饭花。”尤其喜欢的则是蜡梅花,言“在家中是我后花园处种有四棵汤碗口粗细的檀心腊梅树,每到冬天满树繁花,黄灿灿地吐向冬日的晴空,那样的热热闹闹,又那样的安安静静,实在是一个不寻常的境界。”然后找出时间将这些喜欢的植物画一幅岁朝清供出来,并在年关时候摆在案堂,南天竹,蜡梅花,水仙,香橼果,都是喜庆有香气的花果,画面旁边留白处写:“天竹与蜡梅是春季盛景,天然的搭配。”
是这样点点滴滴细碎的记录,只与植物相关的内容。
在另一处,写则写幼时故乡的野菜,并缅怀它们。有资格上席的荠菜,凉拌或包春卷。在村巷买下女孩叫卖的带雨水的枸杞头,可以只给一些梳头油钱。马齿苋会被祖母晾干用来包包子。吃莼菜是在西湖。以及蒌蒿、灰菜、马兰头、蒲公英……皆是在彼时的灾荒年间,能让人生存下来并带来慰藉的野物,数十年后仍一一记得并认真写下来,最后忍不住也要赞叹“喔,我的家乡的野菜!”
夏天觉得短命的是牵牛花。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冬季时早起一睁眼,看见窗户纸上亮晃晃的,便喊道下雪了,随即到后园去折腊梅和花天竺果。并把明黄腊梅与鲜红南天竺果枝插在胆瓶里,可以观赏半个月。
如此种种一草一木,一感一叹,难以尽数写出来,并不是很华美的文字与内容,也无关人世大事与崇高思想,只对这些日常所见的草木作真实的呈现与记录,言语亦似口述,简简单单,却总在细微处动人,并会让人体会到许多自然和谐的质朴心意在里面。
实在是一位有趣的老人。
这是一本令人舒适的书,可以在任何时候翻开一页读都会为之愉悦。对于一个喜欢世间烟火并对日常生活有细微敏锐之心的人来说,瓦舍坊市,饮食手工,花草树木,都有着人间清欢的生意,所以他把它们逐一写下来,心无旁骛又满心欢喜。他是如此不嫌琐碎细密又期齐全周到的回忆他的一座城池,仿佛一位午夜梦回的人,再见到那些人与事,花与木,想要细细的说出来,却不知晓是否已经说清,道明。
一个人的的一生究竟能走多远呢,或是行程万里,或是门前一隅。却都是一样的。旧时人们出行,没有太多选择,但仍有一颗探索之心,走过的路,见过的风景,都会细细的记着它。现今诸多方式,却不知还有多少人还会认真的看着一处风景,会记得昆明金殿两边的一棵紫薇,记得理发店前面一盆开的黄灿灿的蠖爪菊花。刘亮程在他的门前种了一棵西瓜,每天去看它,记下它叶子慢慢舒展。开黄色小花。蜜蜂停在上面。结果时加一些堆肥。下雨用竹筐罩起来,最后把枯萎的西瓜秧埋到树下面。这样的生活已和行程距离没有太多的关系,心意所至,则处处皆有情趣。他们天生是这样的人。
语言有时亦不需刻意宏大与充满崇敬,境界在一羹一蔬之间,真实的道理也会在一草一木中体现出来,人若是能认清并做好自己,学会与身边的事物平等和谐的相处,天地与众生便会慢慢在面前显露出来,它们本不必经常被说出来。
END
版权说明:本文部分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若有侵权,请于此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tongziawt.com/wtzgj/8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