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明明标上了剂量,但后人用此方时,往往将独活的用量和其他药平行或少于其他药,这样使用方子虽对,但却难以取效,不是方子不行,是自己学医不精。
最温和而安全的降血压药物
日照早有用杜仲泡酒、杜仲炖猪腰子治疗风湿痹痛的习惯,但杜仲制茶是近几年才兴起的。
中药杜仲之名原是一个人名。《本草纲目》记载:“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思仲、思仙,皆由此义。”一个叫杜仲的人服此之后,得道成仙了,这当然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人们为了纪念他发现了良药,救人苦难,故又称此药为思仲、思仙。李时珍又曰:“其皮中有银丝如棉,故曰木棉,其子名逐折。”所以杜仲又有木棉、丝连皮之谓。
我相信这个传说,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洞庭湖上一个叫杜仲的青年纤夫,为给患腰膝疼痛的纤夫们寻找治病良药的故事。故事说,在洞庭湖上靠小木船运输货物,船上拉纤的纤夫由于长年累月低头弯腰拉纤,以致积劳成疾,他们当中十有八九患上了腰膝疼痛的顽症。善良的杜仲为了能解除纤夫们的疾苦,只身到大山里采药。几十天后,经采药老翁的指点,杜仲终于采到了这种药,但他却因过度劳累,从高山陡坡上掉到了八百里洞庭湖里。纤夫们听到此噩耗,寻找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找到了杜仲的尸体,他怀里还紧紧抱着一捆采集的树皮。纤夫们含着泪水,吃了他采集的树皮,果真腰膝痛好了。为了纪念杜仲,人们将此树皮命名为杜仲。
活剥树皮总归不人道,好在人们发现杜仲叶子也像皮一样有白丝,把叶子熬水品饮,滋味竟比杜仲树皮还要甘甜,而且有跟杜仲树皮相似的作用。于是人们将杜仲叶子制成茶,经常饮用,并称其为“长寿叶”。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检验,杜仲叶终于被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正式成为药品,有了自己的户口。杜仲叶:微辛、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的功效,主治肝肾不足,腰膝酸软,筋骨痿弱等症。
不可否认,现代药理研究促进了中药学的发展,拓展了中药的应用。《神农本草经》记载杜仲有云:“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历代医家将其作为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要药,而没有降低血压之谓。神农时期及西医传入中国前,不可能有血压计来测量血压,而后通过人们的实践,得出“杜仲是最温和而安全的降血压药物”,具有稳定、缓和、递增而持久降压的功效,并且对预防化学药物造成肝肾损伤有一定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杜仲叶的降压效果优于皮,杜仲叶能明显增加冠状动脉流量,而杜仲皮无此作用;杜仲叶降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疗效显著,被医学界誉为优质的天然降压药物。
说到杜仲有降压的功效,就不得不说说近代名方——天麻钩藤饮。在“三高”多发时代,我估计此方的使用频次远远高于桂枝汤、麻黄汤这两个《伤寒论》中的第一二方。
天麻钩藤饮首载于《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出版于年,是现代方剂。该方以平肝息风的天麻、钩藤为主药,配伍清肝降火药黄芩、栀子。另一方面,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的成果,配以黄芩、杜仲、益母草、桑寄生等降压药物。可以说是中西医结合的成果。柳少逸老师说:“虽然是现代方剂,但仍适用方证理论,紧紧抓住头昏脑涨、脸红喜凉,失眠、腰膝酸软主症,不论何疾病,屡用屡效。”
天麻钩藤饮自问世以来,被广大医者所喜用,不但用于治疗高血压,而且配伍补阳还五汤用于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杜仲为补肝肾、强筋骨之良药。《本草纲目》谓:“杜仲,古方只知滋肾,惟王好古言是肝经气分药,润肝燥,补肝虚,发昔人所未发也。盖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强,肝充则筋健,屈伸利用,皆属于筋。杜仲色紫而润,味苦微辛,其气温平,甘温能补,微辛能润,故能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
李时珍同时记载了一个医案:一少年新婚,得了脚软病,且疼甚,有医者以为是脚气病,治疗无效,后用杜仲一两,用半酒半水一大盏煎服,三日能行,又三日痊愈。他说,此乃肾虚,非脚气也,杜仲能治腰膝痛,以酒行之,则为效容易矣。
配伍杜仲治疗肝肾虚腰背痛的有《备急千金要方》中的独活寄生汤。孙思邈曰:“夫腰背痛者,皆犹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也,不时速治,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
独活寄生汤为治疗痹证的名方,也是治疗腰痛的效方。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两虚,经络瘀滞。常用于现代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等疾病。本方的药物剂量的特点是必须要注意的。古人曾言,不传之秘在于量,而孙思邈明明标上了剂量,但后人用此方时,往往将独活的用量和其他药平行或少于其他药,这样使用方子虽对,但却难以取效,不是方子不行,是自己学医不精。使用本方独活量要大,而且要多于其他药。
《神农本草经》言杜仲:“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本草汇言》有一方可疗:川杜仲四两,小茴香二两(俱盐、酒浸炒),车前子一两五钱,山茱萸肉三两(俱炒)。共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五钱,白汤下。
此外,杜仲还为安胎的要药,用治妇人胞胎不安。《圣济总录》有杜仲丸之药方:杜仲不计多少,去粗皮,细锉,瓦上焙干,捣罗为末,煮枣肉糊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嚼烂,糯米汤下。治频惯堕胎或三四月即堕者,《简便单方》有一方:于两月前,以杜仲八两(糯米煎汤,浸透,炒去丝),续断二两(酒浸,焙干;为末),以山药五六两为末,作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临床上,要注意杜仲恶蛇蜕皮、玄参。
为了更好地保护杜仲树,呼吁大家多应用杜仲叶,少用杜仲皮,使悲怆的“纤夫的爱”不再重演。
本文内容节选自《柳氏中医临证传承实录.谈药话方篇》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往期回顾
1.中医秘方能够治愈癌症吗?2.小儿中医外治,我有种办法
3.留人治病
4.必先岁气,无伐天和
5.择方选药,以平为期
6.疗效为重,思维先行
7.大道至简,悟在天成
8.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9.骨头,一个医生看了30年
10.七十五年前的中医学思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