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上总有一些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当你盯着电脑时,阿拉
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当你愁眉发呆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当你挤地铁时,西藏的云鹰直入云端;当你周末加班时,尼泊尔的背包客已端起酒杯围在火堆旁。然而,若不努力,这些对你终究是幻想。
2、中午,站在窗前看了一会儿飞来飞去的云。想起了王小波先生一段经典的话: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3、年少的时候,我总是以为我很乐观。现在想想,多半是一种盲目的乐观。然而,盲目的乐观,终究不是真的乐观,更多的是一种盲目,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气而已。真正的乐观,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后的通透,是透过逆流看到趋势后的淡定,一旦做到了这一点,就不会因为一点点的挫折而悲观失落,也不会因为一时一事的得失而过分忧虑。
4、地下通道没开灯,一片漆黑,就像火车穿越隧道时一样。人们在黑暗中穿行,只有一个轮廓和背影。走出地下通道,抬头一望,蓝天白云,美的太不像话。人生,总有一些至暗时刻,穿过幽暗的岁月,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至暗时刻,心中有光,便不害怕,一步一步走下去便是,总有尽头!
5、如果一个人心中真的有一个大志向、大目标,那么他将义无反顾、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心中的方向和目标前进,很多烦人的人和事,只要不太影响大目标的实现,他都不会太在意了,因为在意就是耗散心力,心力只能用在最重要的事上。
6、忙完看书,少倾即困,书放即眠。不知过了多久,忽然醒来,一看此刻十一点多。久居城中,极少有闲情逸致,深夜独自望星空。身虽无锁却似笼中鸟,心虽愚钝何敢再沉沦。愿此生,纵然不能成仙佛,但求逍遥得解脱。问心无愧谁敢说,常思己过真改过。白驹过隙倏忽间,莫让一生空蹉跎。
7、每次去院里理发,总能看到老板家的狗,它常常随意地躺在门口。今天理发时,忽然想起好像没看到狗,我问老板:狗几岁了,他说:七岁了。我说:可能相当于人类的几十岁吧。他说:是的。我说:狗在哪?他说:狗在椅子底下睡觉。一看确实懒洋洋地躺在那里,睁着眼睛。人一生可能会养好几条狗,但很多狗一生却只有一个主人。狗老了,可能也会害怕离别吧。
8、如今这年头,弄啥都不易,谁敢不努力呢?就是乞讨,都要起早,或可占到好位置。努力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珍宝,这个珍宝让我们知道自己是谁,让我们看看自己仅有的一生到底能创造个啥。好吃懒做的人是自己丢弃珍宝,自己放弃自己,还自以为得了便宜。
9、很多人决不是缺乏欲望,都在那里潜伏着呢,他们只是缺钱。不少人,一下子有了钱之后,欲望一下子就膨胀了,比如有些人中了彩票,或是其它的途径有了一大笔钱,然后就忘乎所以了,认不清自己了,除了挥霍性享受,他们干不出什么有意义的事,最后搞得倾家荡产,甚至比没有钱之前还悲惨,就好像命运给其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10、在诗人眼里,这雨会勾起无尽的思念与浓浓的愁绪,譬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但这雨在容易发洪水的地区的群众看来,可能就是一场灾难。雨本无心自然成,因缘聚合利弊生。大道谁解其真意,去留荣枯梦或空?
1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总有一些时刻,脑海里会不经意地冒出这首诗,总有一种声音在召唤,来自心灵深处,来自无垠的虚空…
12、吃,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让嘴巴去旅行,体验世间美食;做吃的,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创造本身就令人快乐。人生,酸甜苦辣咸都要尝一尝,然后才能体会到什么是“人间有味是清欢”。没体会过满堂盛宴,怎会懂得不如一碗细面?没经历过过绚烂多彩的生活,怎能体会到淡泊宁静的快乐?六十岁以前莫谈佛系!年轻人,就是要奋斗,就是要折腾!就是要有滋有味地走一遭,拼一拼!
13、何以解乏,唯有睡眠,这两天补了一点睡眠,整个人都好像重生了一样。只是最近梦有点多,昨晚梦见自己光着膀子骑着自行车,要去遥远的北方,梦中心里还想,这样会不会冷哦。我想怎么会做这么奇怪的梦,忽然想起昨天下午无意中看到了庄子的《逍遥游》。
14、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首先,要让城市更美好。每一次下雨,一些城市的一些地方就成了“海”,车就成了“船”或“潜水艇”。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解决的。有问题,不可怕,如果直面问题,下决心解决问题,那么每一个问题的出现,恰恰是一次进化和完善。城市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智慧的展现,观察这个城市就知道这里的水平到底如何。
15、就在路的最中央,有一个拳头大的小坑。就在这个小坑里,长着一棵小草。这是一个小小的奇迹,它能在沥青路面上存活已属不易,它没有被每天过马路的行人踩死更是难得。它可能是身不由己被吹到这里的,但它改变不了自己的环境,它就做到了随遇而安,它也成了一棵倔强而顽强的小草。
16、为什么要改革?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像这棵梧桐树,不断在生长,那么它的树皮,就会从保护变成束缚,直到长出新的适合其大小的树皮,慢慢地形成新的保护,但随着树的生长,又会被继续打破,开始新一轮的脱皮再生和适应。直到有一天,不再生长,也就不再脱皮。
浮生小悟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tongziawt.com/wtzjj/5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