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药部位」
胡椒科植物荜茇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
「性味」
辛,热。
《海药本草》:"味辛,温。"
《开宝本草》:"味辛,大温,无毒。"
「归经」
入脾,胃,大肠,肺,膀胱,肝,肾经。
《纲目》:"入手、足阳明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膀胱四经。"
《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功效」
温中,散寒,下气,止痛。
「主治」
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偏头痛,心腹冷痛,呕吐吞酸,肠鸣泄泻,冷痢,阴疝,头痛,鼻渊,冠心病,心绞痛;外治牙痛,齿痛。
「附方」
1、治伤寒积冷,脏腑虚弱,心腹疞痛,胁肋胀满,泄泻肠鸣,自利自汗,米谷不化。
荜拨四斤,高良姜、干姜(炮)各六斤,肉桂(去粗皮)四斤。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粒,米饮汤下,食前服之。(大巳寒丸)
2、治飧泄气痢,腹胀满,不下食。
荜拨半两,肉豆蔻(去壳,半生半煨)一两,干姜(炮)半两,诃黎勒(半生半炮,去核)一两,白术三分,甘草(半生半炙,锉)半两,木香(半生半炒)一两。上七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空心米饮调下,日晚再服。(荜拨散)
3、治气痢。
牛乳半斤,荜拨三钱。同煎减半,空腹顿服。
4、治脾虚呕逆,心腹痛,面色青黄,腰胯冷疼。
荜拨、木香、附子(炮裂,去皮脐)、胡椒、桂(去粗皮)、干姜(炮)、诃黎勒皮(焙)各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一两半。上八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粥饮下十五丸,日三。(荜拨丸)
5、治虚劳脾胃宿冷,不思饮食,四肢怠惰,心下胀满,脐下结痛,及痃癖气块等病。
荜拨(炒)、诃子(煨,去子核)、干姜(炮裂)、人参各一两,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胡椒各半两。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空心食前。(荜拨丸)
6、治痰饮恶心。
荜茇,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用清粥饮调下半钱。
7、治妇人血气不和,疼痛不止,及下血无时,月水不调。
荜茇(盐炒)、蒲黄(炒)。上等分,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吞下;如不能饮,米汤下。(二神丸,一名荜拨丸)
8、治瘴气成块,在腹不散。
荜茇一两,大黄一两。并生为末,入麝香少许,炼蜜丸梧子大。每冷酒服三十丸。
9、治牙齿疼痛。
荜拨、胡椒。上二味等分,捣罗为末,化蜡丸,如麻子大。每用一丸,内蛀孔中。(荜拨丸)
10、治偏头痛。
荜拨为末,令患者口中含温水,左边疼令左鼻吸一字,右边疼令右鼻吸一字。
11、治鼻塞脑流清涕。
荜拨、香附、大蒜。杵作饼,纱衬炙热贴囟门上,用熨斗火熨透,其涕自止。(荜拨饼)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搐鼻或纳蛀牙孔中。
「禁忌」
实热郁火、阴虚火旺者均忌服。
《本草衍义》:"多服走泄真气,令人肠虚下重。"
《纲目》:"辛热耗散,能动脾肺之火,多用令人目昏,食料尤不宜之。"
「性状」
果穗圆柱状,稍弯曲,长2~4.5厘米,直径5~8毫米。总果柄多已脱落。表面黑褐色,由多数细小的瘦果聚集而成,排列紧密整齐,形成交错的小突起。小瘦果略呈圆球形,被苞片,直径约1毫米。质坚硬,断面微红,胚乳白色。有特异香气;味辛辣。以肥大、质坚实、味浓者为佳。
「原形态」
多年生草质藤本。茎下部匍匐,枝横卧,质柔软,有棱角和槽,幼时密被短柔毛。叶互生,纸质,叶柄长2~3.5厘米,密被柔毛;叶片长圆形或卵形,全缘。上面近光滑,下面脉上被短柔毛,掌状叶脉通常5~7条。花单性,雌雄异株,穗状花序;雄穗总花梗长2~3.5厘米,被短柔毛,穗长5.5厘米,直径约3毫米;花小,直径约1.5毫米;苞片1,近圆形;无花被;雄蕊2,花药椭圆形,2室,花丝短粗;雌穗总花梗长1.5厘米,密被柔毛,花穗长1.5厘米,花梗短;花的直径不及1毫米;苞片圆形;无花被;子房倒卵形,无花柱,柱头3。浆果卵形,先端尖,部分陷入花序轴与之结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约m的疏林中。
「分布地域」
分布我国云南、广东等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亦有分布。主产于云南、广东。国外主产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及越南等地。
「采集收藏」
9月果穗由绿变黑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除去杂质,晒干。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炮制」
拣除杂质,去柄,筛净灰屑,用时捣碎。
《雷公炮炙论》:"凡使(荜拨),先去挺用头,醋浸一宿,焙干,以刀刮去皮粟子令净方用,免伤人肺,令人上气。"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本品所含的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蜡样芽胞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沙门氏菌T和B、卵黄色八叠菌等和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2.1.抗惊厥作用:大鼠腹腔注射mg/kg,有明显的抗戊四唑的惊厥作用,使惊厥率显着降低,对电惊厥和听源性发作亦有明显对抗作用。抗惊厥作用强度可与苯妥英钠与三甲双酮相比。
2.2、镇静作用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小鼠注射25mg/kg,5分钟后即闭目、低头、伏卧、很少活动,30分钟的活动次数从次降为95次。与硫喷妥钠有协同作用,有对吗啡戊巴比妥对呼吸的抑制作用,这种对抗作用比戊四唑或尼可刹米强而且安全。
2.3、对小鼠胆固醇代谢的影响:荜茇油非皂化物40mg/kg,灌胃给药20天,显着降低喂饲含2%胆固醇饲料诱发的外源性高胆固醇血症。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1.对小鼠心肌营性血流量的影响:小鼠分别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荜茇制剂,30分钟后按营养性血流量测定方法,观察小鼠心肌对86Rb的摄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心肌对86Rb的摄取能力逐渐降低。药物浓度分别为4.4g/kg、8.9g/kg和11.1g/kg时,摄取率依次为7.2±4.00%(P0.05)6.11±4.21%(P0.05)3.3±4.42%(P>0.05)。当药物浓度增加至13.3g/kg时出现最低值,小鼠心肌对86Rb摄取量减少8.0±4.10%(P0.01)在该剂量下的作用,相当于B-受体阻滞剂。而当药物剂量增加至17.8g/kg时,与上述结果相反,能使小鼠心肌摄取率增加到9.5±3.68%(P0.01)这一剂量下的效应相当于B一受体激动剂,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谢。因此在不同剂量下荜茇可分别作为B-受体阻滞剂和B-受体激动剂。故临床用药量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
3.2、对耐缺氧和抗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荜茇挥发油能提高减压条件下小鼠的耐缺氧能力,用药组生存率为93.1%,对照组为18.6%。常压耐缺氧试验表明,荜茇挥发油,能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37.8%;提高异丙肾腺素所致的氧耗量增加的小鼠生存时间,可比对照组提高30%。对亚硝酸钠所致缺氧小鼠,可提高64%的生存时间。延长氰化钾中毒小鼠的死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提高66.6%,对夹闭小鼠两侧颈总动脉造成的组织缺氧死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可延长58.3%。荜茇挥发油还能显着对抗由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家兔T波变化和心率减慢作用。
3.3、舒张冠状动脉作用:荜茇所含的Dehydropipernonaline可抑制KCl40mM引起的兔离体冠状动脉收缩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在浓度为10-5M可完全对抗KCl引起的收缩作用。
3.4、对小鼠胆固醇代谢的影响:荜茇油非皂化物40mg/kg,灌胃给药20天,显着降低喂饲含2%胆固醇饲料诱发的外源性高胆固醇血症小鼠TC、(LDL+VLDL)-C及肝脏胆固醇,并明显增加胆汁胆固醇。20、30和40mg/kg的非皂化物,降低TC的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40mg/kg剂量可显着提高腹腔注射蛋黄乳液的小鼠血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活性。表明荜茇油非皂化物有降低血脂从而抑制As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这与其促进胆固醇酯化及排泄有关。
3.5、荜茇油非皂化物还能显着降低喂饲5%猪油饲料诱发的内源性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血清总胆固醇及肝脏胆固醇含量,显着抑制Triton诱发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的升高。
4、其它作用:荜茇酰胺0.lmg/kg有明显降低犬血压的作用。对兔和大鼠回肠可抑制其张力和收缩力。
「毒性」
大鼠腹腔注射胡椒碱的半数致死量为.6mg/kg。荜茇油非皂化物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49.73mg/kg,亚急性、慢性毒性试验表明,小鼠连续给药9月,实验前后经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肺、肝、肾等的组织学检查,未见异常,小鼠活动、毛发及粪便均正常。
「相关论述」
《本草拾遗》:"温中下气,补腰脚,消食,除胃冷,阴疝,痃癖。"
《海药本草》:"主老冷心痛,水泻,虚痢,呕逆醋心,产后泄利。"
《日华子本草》:"治霍乱,冷气,心痛血气。"
《本草图经》:"治气痢。"
《本草衍义》:"走肠胃中冷气,呕吐,心腹满痛。"
《纲目》:"治头痛、鼻渊、牙痛。"
《天宝本草》:"治跌打损伤,腰脚痛,"
《纲目》:"荜茇,为头痛、鼻渊、牙痛要药,取其辛热能入阳明经散浮热也。"
《本草正》:"荜茇,其味大辛,须同参、术、归、地诸甘温补剂用之尤效。"
《本草便读》:"荜拨,大辛大热,味类胡椒,入胃与大肠,阳明药也。温中散寒,破滞气,开郁结,下气除痰,又能散上焦之浮热,凡一切牙痛、头风、吞酸等症,属于阳明湿火者,皆可用此以治之。"
《本草正义》:"荜茇,脾肾虚寒之主药。惟濒湖谓是头痛、鼻渊要药,取其辛热能入阳明而散浮热。按头痛固有真寒一症之宜用大辛大温者,但鼻渊、牙痛,本皆火症,古人偶用辛散之药,盖亦反佐之义,用作向导,濒湖竟以为散浮热,恐是误会,石顽和之,非也。"
-End-
本文仅普及中医常识,不做处方
如需使用,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对于任何形式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
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