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梧桐子 > 梧桐子禁忌 > 正文 > 正文

金秋吃蟹正当时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21 20:51:01

秋高气爽,又是一年吃蟹季。

金秋十月,正是丹桂飘香,蟹黄最美之时,与家人或三五好友一同品尝肉质鲜嫩的大闸蟹,精敲细剥,其味无穷。配以黄酒小酌,驱寒暖身,美食健康两不误。

很多文人骚客都沉迷于螃蟹的美味中,如苏东坡写道:“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诗仙李白也曾云:“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

关于金秋吃蟹,江浙一带有句俗语即“九雌十雄”,到了秋季气候渐渐由凉到冷,在野生的环境中,到了农历九月母蟹的蟹黄长得最丰满,农历十月公蟹的蟹膏(也叫蟹油)长得最厚实。所以,吃螃蟹有“九雌十雄”的说法。意思是:农历九月里要吃母蟹,农历十月里要吃公蟹。

吃螃蟹,有四大部位不可食用,那便是蟹胃、蟹心、蟹肠、蟹鳃及腮下的三角形蛋白,这四大部件多堆积污物、排泄物等,不仅口感不佳,对人体也会有负面作用。

日常人们所吃大多为蟹肉、蟹黄(雌蟹体内呈条状的紫褐色的叶状卵巢,熟后变黄色)、脂膏(雄蟹无色透明胶状的精囊,熟后呈桔红色块状)等肥厚美味之处。研究表明,螃蟹可食用之处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胆甾醇、氨基酸及钙、铁、磷等。

不提倡食用生蟹,江浙一带多喜食醉蟹、腌蟹一类,认为这样更具有风味,但螃蟹多生长于淡水湖泊里,其多会附着有微生物、病菌、寄生虫等,生吃或者腌渍等方法并未能杀灭病原微生物,且根据调查显示,吃生蟹感染肺吸虫高达71%。

所以无论是蒸煮煎炸哪一种方法制作螃蟹,都强调必须煮熟煮透才可以吃。吃时必须除掉腺体,这些东西含有细菌、病毒和污泥等。

同样,不建议食用死蟹、隔夜蟹,死蟹含有有毒物质。

中医药理认为,螃蟹性属凉,所以尽量避免与温度低的食物或其它性属凉的食物一起食用。

吃大闸蟹时都配以黄酒一起食用。黄酒有活血暖胃的功效,性温和,是食蟹时去除寒气的方法之一。

吃螃蟹时还应蘸着姜末和醋。姜具有温中散寒和解毒的作用,醋能祛除蟹肉的腥味,增添风味,而酒亦有杀菌、散寒、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这三者搭配起来可以达到保护肠胃的效果。

《本草纲目》云:“散诸热,治胃气,理经脉,消食。以醋食之,利肢节,去五脏中烦闷气,益人。”

蟹肉虽鲜美且富含优质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但同时含有较高的胆固醇,且其本性属寒,多食容易伤及肠胃,因此一次不能吃得太多,一次食用50~克,也就是1~2只最为安全。

若是有过敏史、中风病史患者则禁食螃蟹,《本草衍义》记载“此物极动风,体有风疾人,不可食。”

痛风患者不宜食用,螃蟹属于中嘌呤食物,而肥美的蟹黄属于高嘌呤食物,皆不宜食用。孕妇也应慎食。

此外,《神农本草经》言:“藏风忌柿”,螃蟹也不能与柿子同时大量进食。

中医看待“蟹”

蟹,在中医范畴内属于中药的一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记载“蟹,味咸寒,主胸中邪气热结痛,僻面肿,败漆,烧之致鼠。”

通常,中药中所提到的“蟹”系指中华绒螯蟹,也就是咱们通常所说的大闸蟹,具有清热散瘀、消肿解毒的功效,蟹味咸寒,清热散血;蟹壳酸寒,破瘀消积;蟹爪破血消积堕胎。可应用于多种疾病。

1.湿热黄疸

借其寒凉之性以清血热,《濒湖集简方》中记载治湿热黄疸,用“蟹烧存性研末,酒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日服二次”《本经逢原》又道:“治蓄血发黄,胸胁结痛,而不浮肿者,蟹壳煅存性,黑糖调,无灰酒下三钱,不过数服效。”

2.妇人产后血瘀腹痛

蟹(爪)可破血消积堕胎。《滇南本草》有一方言:“螃蟹、山楂各半。焙干,共研末。每次15~20克,酒送服。”

3.筋骨损伤

《本经逢原》中写道“蟹,性专破血,故能续断绝筋骨。”《名医别录》中也可见记载螃蟹具有“解结解血,愈漆疮,养筋益气”的作用。《泉州本草》中记载一方“螃蟹,焙干研末。每次10克,酒送服。”

4.其他

还有其他文献记载、现代研究表明螃蟹还可滋补肝肾、催产、治疥疮、湿癣、漆疮等作用。

主办:池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来源:安徽中医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tongziawt.com/wtzjj/59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梧桐子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