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梧桐子 > 梧桐子禁忌 > 正文 > 正文

霜降亭下书声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1/3 23:56:49

古人以为霜是从天而降的,所以取名“霜降”。其实霜和露水一样,都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而成的。《月令七十二集解》:“九月中,气宿而凝,露结为霜矣。”

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凝结成白色结晶体,称为霜。霜降的“霜”有初霜的意思,是指秋季出现的第一次早霜,而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则是终霜。早霜又叫“菊花霜”,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又有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

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越来越频繁。北方到了霜降时节,夜里散热很快,圆润的露水凝成六角形的霜花,形成入冬前的初霜景象,黄河流域,千里沃野,银色冰晶熠熠闪光。

《和陈述古拒霜花》宋/苏轼

千林扫作一番黄,

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

细思却是最宜霜。

这是大文豪苏东坡对木芙蓉的赞美。在秋风至,百花凋萎的时节,木芙蓉却在这时候开花,意赞其不畏霜冻,凌寒绽放。

《列岫亭》宋/江定斋

倚槛穷双目,疏林出远村。

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

天地供吟思,烟霞入醉魂。

回头云破处,新月报黄昏。

这首诗描写了霜降时节的深秋山景。倚栏远眺,可以看到村外的疏林,秋气渐深,使秋天的山也多了一份苍健之气,江上水浅。诗人感觉到天地烟霞与其融为一体,蓦然回首,时间却已是新月黄昏。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亮落下,身着夜色的鸟儿啼鸣,满天寒霜。,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带着忧愁睡去。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钟声传到了客船。

《秋词二首·其二》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这已不知是第几日了,我总在落着雨的早晨醒来,窗外照例是一片灰的天空,没有黎明的曙光,没有风,没有鸟叫。后院的小树都很寂寥的静立在雨中,无论从哪一个窗口望出去,总有雨水在冲流着。除了雨水之外,听不见其他的声音,在这时分里,一切全是静止的。

坐在仁爱路一家楼上咖啡屋,看着路上的菩提树叶子,一片一片地辞别枝极,飘落下来,有时一阵风来,菩提叶竟是满天翻飞旋舞,在凋零中,有一种自在之美。有几株落得早的菩提树已经增生新叶,菩提树的嫩叶介于鹅黄与粉红之间,在阳光下,美丽如水月,透明似琉璃。在晶明的落地窗前,看见菩提树的调零与新叶。

那时候,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我忽然迷乱起来,小小的心灵简直不能承受这种兴奋。我就那样迷乱地捡起一片落叶。叶子是黄褐色的,弯曲的,像一只载着梦小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长期着两粒美丽的梧桐子。每起一阵风我就在落叶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必有一两颗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发了芽吧?

《花婆婆》

芭芭拉·库尼

直译《鲁菲丝小姐》,讲述了一个倒叙的故事——当鲁菲丝小姐成了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婆婆时,她告诉年轻的叙述者,许多年以前,当她还是一个名叫艾丽丝的小女孩的时候,她曾经答应过爷爷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去很远的地方旅行;第二件事是住在海边;第三件事是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前两件事不难,难的是第三件事。

直到有一年的春天,她喜出望外地发现山坡上开满了一大片蓝色、紫色和粉红色的鲁冰花时,她知道什么是她要做的第三件事了。整个夏天,她的口袋里都装满了花种子,她把它们撒在了乡间的小路边、教堂后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tongziawt.com/wtzjj/60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梧桐子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