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
九九重阳,也叫“老人节”。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之意,所以就被认为是祝福老人长寿的好日子。
重阳节
节日起源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据《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重阳节
历史演变
战国时代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三国时代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唐朝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宋代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年
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节
民俗活动
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吃重阳糕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佩茱萸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节
养生须知
避免盲目进补
秋季是一个进补的时节,很多老人在此时“贴秋膘”。很多补品尤其是中药补品非常讲究体质的寒热,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否则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适度“冻”一下
有很多老年人习惯蒙着头,紧紧裹着被子睡觉。秋季是连接夏冬的过渡季节,适度“冻”一下,有利于适应冬季的干冷天气。
当心秋燥引发旧疾
由于“秋燥”的影响,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应对秋燥,可用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润燥,比如用石斛煲汤。
世上最美好的事情
莫过于我已经长大,你还未老
我有能力报答,你仍然健康
今年重阳,一起许个愿
祝家里的老人健康长寿
祝天下老人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