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梧桐子 > 梧桐子炮制 > 正文 > 正文

如懿传中五阿哥死于附骨疽,此病若如此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12 19:05:18
悦读中医只做中医精品阅读小编导读

最近,热播的大剧《如懿传》迎来了大结局。在剧中,五阿哥永琪的病逝给了皇上和如懿致命的一击。虽然可爱的网友们都故意跳戏,调侃永琪是和小燕子私奔了不是病死,但《如懿传》中,永琪是因为骑马受伤罹患附骨疽,再加上令妃着人故意暗害,最后药石罔效,年纪轻轻就离开了人世。

那么,这附骨疽是什么病?这么难治吗?来自太和医室的姚树棠先生不这么认为——

附骨疽一案

林某,女,42岁,已婚,陕西省渭南县辛市公社社员。于年2月3日就诊。

主诉:

左股骨骨折,伴发热、流脓已1月余。

现病史:

患者左腿股骨在劳动中不慎砸断,医院对位固定,口服云南白药,肿胀逐渐消失。半月后,出现全身发热,夜间盗汗,骨蒸发热,伤口溃烂,流出黄脓液,腥臭难闻。

检查:

左腿外侧下三分之一处破溃,肉芽组织不新鲜,脓汁外渗,并有腥秽恶臭。

舌象:

舌质紫,苔黄腻。

脉象:

细数。

西医诊断:

急性化脓性左股骨骨髓炎。

中医辨证:

外伤感染,邪毒瘀血,阻滞经络,腐蚀筋骨。

治则:

活血化瘀,清热通络,托毒排毒。

处方:

海马1对,穿山甲15g,乳香10g,没药,血竭10g,朱砂9g,儿茶10g,冰片9g,龙骨15g,丁香6g,明雄3g,花椒30g,麝香3g,紫草15g,潮脑10g。

制用法:

上药共研末,以白蜡30g,大油g,制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50丸,每日2次,以淡盐汤送服。

复诊(2月28日):

疼痛减轻,脓量减少,无腥臭味,骨蒸盗汗均已减轻,苔黄,脉细。继续服上方1料,服法如上。

三诊(3月24日):

已无脓排出,不疼痛,自觉无不适,舌苔薄,脉缓。继续服上方1料,嘱其安心休养,可来信函告我病情,本人不必再来西安诊治。

附记

化脓性骨髓炎多发于儿童,多由于化脓性细菌经血液运行侵入骨内;或由于开放性骨折,细菌直接侵入骨内繁殖而成。本病多发于四肢长骨,骨质损伤,伤口脓水淋沥,多成瘘管。中医认为,本病是邪毒深沉,附着于骨的病变,故称为附骨疽。

本例系由外伤骨折,感染邪毒,毒气深沉,蚀筋腐骨而成。由于瘀血化热,邪热蕴蒸,阻塞经络,邪毒凝滞筋骨,故治疗以活血化瘀、清热通络、托毒排脓为主。患者服自拟方3料丸剂而治愈,后追踪信访,本人照常劳动,再未复发。

小编温馨提示

以上病案和治法仅供参考。中医博大精深,一人一诊一方,万不可不加辨证而照方抓药。建议无法自我辨证的朋友先咨询靠谱中医师后,再行服药。

好·书·推·荐

太和医室医案选

“太和医室”始创于清咸丰年间,由姚氏第一代先祖姚福年先生所创,被清廷赏封四品花翎,至今传承六代,“姚氏太和医室传统诊疗”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和医室医案选》作者姚树棠为第四代传人,是其行医40余年的点滴体会。这是一部涉及大小方脉和杂病的中医书籍,内容较为广泛,用药独具特色。本书分为内、妇、儿、外及杂病诸科。其中内科医案33例,妇科医案12例,儿科医案11例,外科及杂病医案17例,共73例。

扫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tongziawt.com/wtzpz/577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梧桐子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