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梧桐子 > 梧桐子特性 > 正文 > 正文

惊恐病症详解与中药方集下集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7/2 14:37:53

病情详解见上集。

目录

上集

一、女人用方

二、心气不足用方

三、寐中多梦或不安、不祥用方

四、肝脏气逆或肝劳实热用方

五、风惊恐怖用方

下集

六、惊恐用方

七、其他症状用方

六、惊恐用方

1.牛黄清心丸

来源:《太平惠民和济局方》卷一。

别名:

大牛黄清心丸(《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八)、

牛黄丸(《医便》卷五)。

主治:

1.《太平惠民和济局方》:诸风缓纵不随,语言蹇涩,心怔健忘,恍惚去来,头目眩冒,胸中烦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惯。又治心气不足,神志不定,惊恐怕怖,悲忧惨戚,虚烦少睡,喜怒无时,或发狂颠,神情昏乱。

2.《古今医鉴》:小儿五痫天吊,急慢惊风,潮热发搐,头目仰视,或发痘疹,郁结不出,惊过昏迷,一切怪病。

组成:白芍药,麦门冬(去心),黄芩,当归(去苗),防风(去苗),白术各一两半,柴胡,桔梗,川芎,白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黄,别研)各一两二钱半,神曲(研),蒲黄(炒),人参(去芦)各二两半,羚羊角(末),麝香(研),龙脑(研)各一两,肉桂(去粗皮),大豆黄卷(碎,炒),阿胶(碎,炒)各一两七钱半,白蔹,干姜(炮)各七钱半,牛黄(研)一两二钱,犀角(末)二两,雄黄(研,飞)八钱,干山药七两,甘草(锉,炒)五两,金箔一千二百箔(四百箔为衣),大枣一百枚(蒸熟,去皮核,研成膏)。

用法:上除枣、杏仁、金箔、二角末及牛黄、雄黄、龙脑、麝香外,共为细末,入余药和匀,用炼蜜与枣膏为丸,每两作十丸,金箔为衣。每服一丸,温水化下,食后服;小儿惊痫,酌量多少,竹叶汤温温化下。

方论:《续医说》:《和剂局方》皆名医所集,可谓精矣,其间差舛者亦有之,且如牛黄清心丸一方,用药二十九味,药性寒热交错,殊不可晓。

昔见老医云,此方止是黄芩、麝香、龙脑、羚羊角、牛黄、犀角、雄黄、蒲黄、金箔九味而已,

自干山药以后二十一味乃《太平惠民和济局方》补虚门中山芋丸,当时不知何故,误作一方。以上载周密《癸辛杂志》,余始得此说,甚未以为然,及考诸方书,果信二方之合而为一也。

验案:对脑卒中伴有意识障碍病人急性期效果的临床研究《大韩韩医学会志》(,1:):以本方治疗脑卒中43例,服药(6.31±1.38)天后,意识障碍改善;(11.35±1.38)天后语言障碍开始改善,服药(9.35±1.38)天后,运动障碍开始改善。结果提示,脑卒中急性期,牛黄清心丸可作为急救药给病人服用,而且在意识障碍改善后可继续服用。

2.茯神丸

来源:方出《古今录验》引陈明方(见《外台秘要》卷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十四。

主治:心惊恐,志意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恐惧,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愈暮发,甚则狂眩。

组成:茯神一两半,牛黄五铢,菖蒲,远志(去心),茯苓各二分,人参三两。

用法:先将五味为细末,然后人牛黄同研,再罗,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送下,食后良久及夜卧时服。

宜忌:忌醋物、羊肉、饧。

3.茯苓汤

来源:方出《肘后备急方》卷三,名见《圣济总录》卷十四。

主治:惊忧怖迫逐,或惊恐失财,或激愤惆怅,致志气错越,心行违僻,不得安定者。

组成:茯苓,干地黄各四两,人参,桂各三两,甘草二两,麦门冬一升(去心),半夏六两(洗去滑),生姜一斤。

用法:以水一斗,又杀乌鸡取血及肝心,煮三升,分四服,日三次,夜一次。其间少食无爽,作三剂愈。

4.龙骨汤

来源:方出《肘后备急方》卷三,名见《圣济总录》卷十四。

别名:茯神汤(《鸡峰普济方》卷十一)。

主治:惊忧,或惊恐失财,或激愤惆怅,致志气错越,心行违僻,不得安定者。

组成:龙骨,远志,茯神,防风,牡蛎各二两,甘草七两,大枣七枚。

用法: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二次服,日日作之。

5.安心煮散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别名:安心散(《普济方》卷十六)。

主治:心热满,烦闷惊恐。

组成:远志,白芍药,宿姜各二两,茯苓,知母,紫菀,赤石脂,石膏,麦门冬各四十二铢,桂心,麻黄,黄芩各三十铢,萎蕤三十六铢,人参二十四铢,甘草十铢。

用法:上为粗散。先以水五升,淡竹叶一升,煮取三升,去滓,煮散一方寸匕,牢以绢裹煮,时动之,煎取八合为一服,一日二次。

方论:《千金方衍义》:此兼竹沥、茯神散二方之制,方中麻黄、远志、萎蕤即茯苓散中升麻、桂心、麦冬之义,人参、甘草、黄芩,即竹沥汤中人参、白术、栀子之义,三方合,究其微,则滋中寓清,清中寓散,散中寓清之法。

6.十黄散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

主治:脏腑气血少,自觉不安,忽忽喜悲,善恐怖。

组成:雄黄,人参各五分黄芩,大黄,桂心,黄耆,黄柏,细辛各三分,黄连,黄昏,蒲黄,麻黄各一分,黄环,泽泻,山茱萸各二分(一方有生黄二分)。

用法:上药治下筛。未食前温酒服方寸匕,每日三次。不知,加至二匕。

加减:羸劣者,更加人参五分。

方论:《千金方衍义》:十黄散专主本虚惊恐及风水外激,故取雄黄以辟百邪,以治阴邪浊恶之患;

人参、黄耆、桂心、山萸护持心肾血气;

麻黄、细辛外发肌表之邪;

黄芩、黄连、大黄、黄柏、蒲黄、泽泻内泄脏腑血闭。

惟黄昏、黄环人所未详,黄昏一名合欢,《本经》安五脏,和心志;

黄环本名狼跋,《本经》治鬼魅邪气寒热,但非常用之品,以故罕有识者。

7.平惊丸

来源:《慎斋遗书》卷五。

功用:平惊。

组成:炮姜二钱,肉桂三钱,白芍一两,茯神一两,远志三钱,甘草四钱,铁衣一两。

用法:炼蜜为丸。

8.铁精散

来源:《外台秘要》卷十五引《深师方》。

主治:惊恐妄言,或见邪魅,恍惚不自觉,发作有时,或如中风。

组成:铁精,茯苓,川芎,桂心,猬皮(炙)各三两。

用法:上为末。每服一钱五匕,以酒送服,每日三次。不知,稍增至一钱以上,知之为度。

宜忌:忌酢物、生葱。

9.芷砂散

来源:《医学人门》卷七。

主治:惊恐自汗,倦怠困弱。

组成:白芷一两,朱砂五钱。

用法:上为末。每服一钱,茯神、麦门冬煎汤送下。

10.安神丸

来源:《何氏济生论》卷五。

主治:惊恐。

组成:茯苓,茯神,白术各二两,甘草五钱,山药,寒水石各二两,朱砂八钱。

用法:炼蜜为丸,如弹子大。临卧灯心、淡竹叶汤送下。

11.却金丹

来源:《辨证录》卷四。

主治:因惊恐而失心如痴。

组成:附子三分,陈皮一钱,白术三钱,当归五钱,丹砂一钱,铁粉一钱,茯神三钱,远志一钱,半夏一钱,人参三钱,薄荷一钱,天花粉二钱,南星一钱。

用法:上药各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姜汤送下。一丸而惊气即收矣,连服三丸而癫痴自愈,不必尽服。

12.镇心丸

来源:《易简方论》。

功用:镇心神。

主治:惊恐。

组成:人参,茯苓,甘草各五两,山药十五两,紫河车二两半(黑豆水煮饮,切片,焙干),朱砂(研)十两,麝香五分,龙脑一两,牙消一两半。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用金箔一百二十片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汤送下。

七、其他症状用方

1.定志丸

来源:《儒门事亲》卷十二。

功用:《医部全录》:安魂定魄。

主治:《医部全录》:落马堕井,或因打扑,便生心恙者。

组成:柏子仁,人参,茯苓,远志(去心),茯神,酸枣仁。

用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七十丸,生姜汤送下。

2.七福饮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功用:

1.《景岳全书》:收复神气。

2.《笔花医镜》:安神魂,敛心气。

主治:

1.《景岳全书》:气血俱虚,心脾为甚者。

2.《会约医镜》:大恐大惧,损伤心脾肾气,神消精竭,饮食减少。

3.《笔花医镜》:心血虚惊悸者。

组成:五福饮加枣仁二钱,远志三五分(制用)。

用法: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

3.宁志内托散

来源:《不居集》上集卷十。

主治:外感寒邪,内伤情志,忧思抑郁,矜持恐怖,神情不畅,意兴不扬,恶寒发热,身胀头疼者。

组成:柴胡八分,茯神六分,葛根一钱,人参五分,当归八分,枣仁六分,远志六分,橘红六分,贝母八分,益智仁五分。

用法:加生姜、大枣,同煎服。

加减:阳分虚者,加黄耆、白术各一钱;阴分虚者,加熟地、白芍一钱;气滞者,加木香三五分;虚火,加丹皮、栀子七分;肝脾两虚者,加何首乌、圆眼肉。

方论:盖情志之病,本无用疏解之理,而外邪客之,不得不藉人参之大力,以助柴、葛之托提。茯神、当归养血宁神,远志、枣仁交通心肾,益智启脾,贝母开郁,橘红除痰利气,姜、枣调和营卫,再与人参、柴、葛并用,则邪无不透也。

4.定心丸

来源:《不居集》下集卷十六。

主治:病生于疑,食减肌瘦,有时发热,有时吐血,神昏气馁,如见鬼形,凛凛可畏。

组成:人参一两,麦冬一两,茯神三两,石菖蒲五钱,

甘草五钱,辰砂五钱,麝香一钱。

用法:上为末和匀,麝香为丸,辰砂为衣。每服三五丸,黄连、灯心汤送下。

5.朱砂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主治:小儿心肺烦热,黄瘦毛焦,睡卧多惊,狂语。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木木每天5分钟聊天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tongziawt.com/wtztx/83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梧桐子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