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梧桐子 > 梧桐子性味 > 正文 > 正文

油桐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7/6 18:34:27

客里不知春去尽,

满山风雨落桐花。

桃小香摄

车出五虎山隧道,过祥谦收费站,顿觉豁然开朗。

高速路右侧,五虎山脉连绵起伏,山势俊俏。春空迷离的山间,绿树葱茏。静默的行旅中,不时,有团团簇簇白色的油桐,从车窗外一闪而过。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那桐花历历,像不像人世间送给山上亡灵们的祭礼呢?

《逸周书》说:清明之日,桐始华。桐不华,岁有大寒。而在二十四番花信风中,清明节气,一侯桐花,二侯麦花,三侯柳花。

无论从哪方面讲,桐花,都算是清明的标志了。《埤雅》上说,桐木知日月闰年,每一枝生十二叶,闰则十三叶。这是一种有灵之木。农历三月,也因桐花的绽放,被古人叫做桐月。

桃小香摄

但桐有青桐(梧桐),泡桐,油桐,古人说的桐月之桐,究竟是指哪一种桐树呢?

中国是桐木的故乡,无论是青桐、泡桐,还是油桐,其原产地大都在中国。但在现代植物分类学中,三者既不同科,也不同属。

青桐是梧桐科梧桐属,泡桐玄参科泡桐属,油桐是大戟科油桐属,甚至,连亲戚都算不上。

古人对植物的分类向来很不用心。唯一能把它们联系在一块的,大概就在于一个“桐”字吧。

这些桐木中,青桐的名气无疑最大。诗经上说:“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说的就是青桐。

桃小香摄

只是青桐花开夏季,那淡黄绿色的小花,与清明时节桐始华(华丽)明显不符。看来,这桐月之桐,只能是泡桐与油桐了。

白居易有一首《寒食江畔》:“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

元稹与老白是史上有名的一对好基友。有人说,这元稹渣了天下妹子,却只对老白一人一往情深。他们两位有数首桐花诗相酬。元稹酬白居易的一首《桐花》这样写道:

“胧月上山馆,紫桐垂好阴。可惜暗澹色,无人知此心。”

元稹与老白,时称“元白”。这浓情蜜意,让读诗的人打了一个哆嗦。他们写的是哪种桐花呢?

桃小香摄

紫色且芬芳,正是泡桐花的特征,他们写的分明是泡桐了。清明节气,泡桐花开,一串串淡紫色风铃状的花筒,犹如青春的欢颜,深邃,馥郁,明艳照人。

尤其是花香氤氲的夜里,走在泡桐树下,不时听到噗噗的落花声,有点初恋时做贼心虚的感觉。这紫桐,可真是一种浪漫而又惹人的花树了。

而油桐是典型的山树。它是南方最普通的小乔木,不择地势,不嫌贫瘠,在山坡,在崖缝,一旦生根,就能枝繁叶茂。

油桐多部落似的群体生长。三月的春风烂醉,它便一夜花发,小喇叭状的五瓣花儿,五六朵依偎成一簇,似乎山间春寒,不如此抱团,无以取暖。

桃小香摄

它粉红色的花蕊,洁白的花瓣,都清新可人。那情窦初开般的羞涩,没有沾染半点红尘之俗,让这风流浪漫的春天,少了几分脂粉气。只有开在山野的花儿,才会有那样清新的气息吧。

油桐的花量很大,但绝大多数是雄花。

雄花在绽放之后,一天时间便会完整落下,满树的桐花,边开边落。席慕容说,油桐花开,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同时欢呼,同时飞旋。

油桐开花后经过几个月的孕育,在七到十月,便会结出满树紫红的桐子。

桐子可以榨出味道怪怪的桐子油。

桃小香摄

油桐与油茶、核桃、乌桕,是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而桐油是最优良的干性油之一,干燥快、比重轻、不怕热,且耐酸碱盐蚀,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

桐油油过的木制家具、门窗、乐器,格外结实,且美观。古代的城墙宫殿,也需大量的桐油来处理木材,用桐油与石灰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后,夯实地基。

我的老家在海边,海边渔家修船,也要用到桐油灰。

桐油灰,是用最好的桐油,用纱布过滤三遍,再把最好的石灰,用箩筛过细三遍,按照三比一的比例,倒在石臼中舂软舂粘,最后成不粘手的膏团。

木船的缝隙用桐油灰填充,可增加防水性能。那是我儿时熟悉的味道。

桃小香摄

桐油还可用来涂抹油纸伞。清明的断桥边,那许仙,为白娘子撑起的就是这样一把油纸伞。福州与闽北建瓯的工匠,都制的一手好油纸伞,但戏文里说得明白:

那把伞,“是清湖八字桥老舒家做的。八十四骨,紫竹柄的好伞,不曾有一些儿破”。一把油纸伞借来借去,从此有了《白蛇传》,留下缠绵千古的爱情故事。

在医学上,油桐也有它一席之地。油桐的根,可下气消积,利水化痰,常用于治疗水肿、哮喘。叶可消肿杀虫,常用于治疗肠炎、痢疾。花可解毒生肌,常用于治疗烧烫伤。

即使名气比不上那青桐、泡桐;即便那桐月之桐,指的不是油桐,而是泡桐,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世间草木皆有情。它们被人爱,也懂得爱人。正因为它们的存在,漫长的农耕时代,才一天天有了烟火气,粗粝的农耕生活,也一天天有了润泽与温婉。没有一棵树,会比另一棵树更加逊色。

桃小香摄

桐花开了,意味着春色将暮。

看着油桐满地落花,古代的文人,便被勾起了伤春情绪。解缙《上北刘》诗曰:

“三月藤江听子规,桐花细雨湿征衣。遥知乡里逢寒食,处处人家上冢归。”

子规声声,细雨霏霏,这伤春的愁绪里,应该还掺杂着他对亡故的亲人一份思念吧。南唐后主李煜也有一首感人肺腑的桐花诗,叫《感怀》,怀的是他的亡妻。诗中写道: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缕烟雨暮凄凄。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诗的末一句:“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说出对亡妻周后娥皇的无限怀念。

桃小香摄

宋人庄季裕《鸡肋编》说,时人寒食上冢,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也许这李煜,只把这历历桐花,当成那茔树上的纸钱,在远远的遥望中,给青山上长眠的亡妻,送去一份最深情的哀思了。

(图片由桃小香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tongziawt.com/wtzxw/8397.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梧桐子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