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梧桐子 > 梧桐子性味 > 正文 > 正文

探史清代新疆卡伦概况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12 12:12:05
专业白癜风品牌 https://4001582233.114.qq.com/

阿布萨特卡伦

多兰图卡伦

马扎卡伦

纳旦木卡伦

头胡卡伦

图库卢克卡伦

梧桐子卡伦(图片均由文小龙摄)

从17世纪中后期到18世纪50年代这近百年的时间里经过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以平定准噶尔部封建贵族和南疆大小和卓叛乱为主要标志的,维护国家统一、消灭分裂割据势力的决定性胜利。从此,我国西北地区重新得到统一,为西北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条件。于是,设置卡伦作为维护治安、加强边防的重要举措,便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定边将军兆惠

卡伦一词原出于满语,意即更番候望之所。所谓的台、卡路、喀伦、喀龙都是一物异称。最早设立卡伦的历史,在我国东北、蒙古地区可以追溯到清朝初期,经过长期完善的历史过程,到年才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卡伦巡守制度。在我国西北地区设置卡伦的时间,则晚于东北、蒙古地区。在平定准噶尔部封建贵族叛乱的过程中,清政府开始在善塔斯和斋桑湖以北的布昆河、辉迈拉扈等处驻兵设卡。年,定边将军兆惠提出在伊犁河南的格根河、哈尔奇喇河(今卡尔卡腊河)、特穆尔图淖尔(今伊塞克湖)等处设置卡伦的计划。年,参赞大臣阿桂在伊犁和塔尔巴哈台地区选好设卡地点,并就此在一份奏折中提出:“查勘应设卡伦,自辉迈拉扈至爱古斯、招摩多,自阿勒坦额默勒至伊犁河岸十七处,立木为记;对伊犁河四处,垒石为记。”至于特穆尔图淖尔迤西楚河、塔拉斯河一带“地处极边,一时不能拨兵屯种”,暂且“每年派兵巡查一次,俟将来续行筹办”。年首任伊犁将军明瑞对阿桂方案提出异议:“原议周围安放卡伦二十一处,每处派兵二十五名,共需兵五百余名。此项卡伦与哈萨克交界甚近,而去伊犁、雅尔河二处近者二、三百里,远者千里,派兵驻守有鞭长莫及之势,恐不足以资防范。”并以此为由另起炉灶重新提出设卡方案:“与其将五百名分于各处,莫若停止周围所放卡伦以集兵力……所余之兵即交领队大臣裹带口粮,于周围地方从容巡查,方为有益。”后来明瑞方案付诸实施。两相比较,后者具有兵力集中、防线缩短、辖区缩小、边远地带派兵巡查等特点。因此,新疆卡伦的设置大体上都遵循了这一方案。这样,伊犁、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等地卡伦,一般都为什么分布在远离边界的内陆腹地,究其原因,是从以下设置方式和职能性质两方面考虑的。

一、按设置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常年设置,固定驻守的卡伦叫常设卡伦。伊犁是当时新疆的军政中心,伊犁重镇均有重兵把守,设在其四周的重要通道、隘口上的卡伦大都为常设卡伦。其二是按季节不同而移换设置地点的卡伦叫移设卡伦。这种卡伦多数是管理游牧民的,因此随牧民于不同季节逐水草而迁徙(某一卡伦官兵,这一季节在甲地驻守,而在另一季节则移往乙地值勤,并按一定规律往返循环)。其三是在固定地点根据需要随时设置或撤回的卡伦叫添撤卡伦。这种卡伦在伊犁河、察林河沿岸担负季节性的侦察了望勤务外,还执行矿山、屯田等季节性生产场所的警卫任务。

二、按职能性又可分为四种。管理游牧的卡伦,管理出入、稽查逃人的卡伦,管理矿山、山场禁区的卡伦和警卫台站、传递文报的卡伦。由此可见,新疆卡伦与东北等地卡伦有所不同,其主要职能是稽查行旅、管理游牧、拘捕逃犯、维护地方安、保证交通安全等。因此它们大都设在交通要道、山隘河口以及在水草丰茂的游牧发达地区。所以,各类卡伦的所处位置、环境不尽相同,所担负的任务也不完全一样,各有分工,各有侧重,各司其职,互相协同。各种卡伦都在固定地点、固定的卡房驻守,就是移设卡伦和添撤卡伦的迁移、添撤时间也不是随便安排,而是根据防护、管理对象的生产季节来确定的。驻卡官员有侍卫、佐领、防御和骁骑校。每座卡伦驻兵十几名至数十名不等。卡伦侍卫由清朝中央政府选派,三年更换一次;其余官兵由当地委派,三个月更换一次。各地卡伦的设撤、设置地点以及巡查路线的变更,都得报请清政府批准之后方可执行。

清代新疆卡伦有点线结合,即固定守卡与定期巡查相结合为其主要形式的完整的巡查会哨制度,而且各个环节都有其专门称谓和办事规则。卡伦官兵驻守一地执行任务称为座卡。相邻两座卡伦之间按规定时间和路线巡查,并在适中地点立记(插杆、堆石等)会哨,互换木质戳记信牌为凭,称之为递筹。卡伦与卡伦之间的递筹巡查路线叫开齐。各种卡伦在全疆星罗棋布,大都以重要城镇为中心,通过纵横交错的众多开齐连接在一起,并且与军台、驿站互相联系,构成一个网状配套安全防范体系。

清代新疆卡伦大都远离边界,少者数百里,多者千余里,在没有设置卡伦的那些边远地区,清政府则建立了石碣和鄂博。为了加强对这些地带的有效管辖和治理,建立和实行巡边制度。年定边将军兆惠、副将军富德等巡查巴尔喀什湖以南广大地区。年副将军策布登扎布率领乌里雅苏台千名官兵,越阿尔泰西行巡查额尔齐斯河、塔尔巴哈台、巴尔喀什湖等处。年参赞大臣阿桂派遣副都统伊柱巡查特穆尔图淖尔、巴尔浑岭和纳林河等地。年阿桂议奏每年派兵巡查塔尔巴哈台地区一次,“有越界者照前驱逐”。年伊犁将军明瑞也议奏伊犁西边一带“每年巡查一次”。如果说在此之前的巡查或多或少带有权宜之计的色彩,那么经阿、明两人先后议奏后,巡查伊犁和塔尔巴哈台边境开始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坚持下去。从此每年秋天,由伊犁将军和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分别派出领队大臣带领数百名官兵分路巡查。伊犁西部地区的巡查路线有三条,都从伊犁出发,一条自特穆尔图淖尔之南由巴尔浑岭至塔拉斯、吹地方;一条沿伊犁河由古尔班阿里玛图到沙喇伯勒;一条越阿勒坦额默勒,巡查勒布什、招摩多。塔尔巴哈台边境的巡查路线有两条,都从塔尔巴哈台出发,东北路巡至斋桑湖以北额尔齐颠河左岸的辉迈拉扈,与科布多巡边队伍会哨;西南路巡查阿拉湖一周,至勒布什与伊犁巡边队伍互换信牌。在掌握上报边情、处理边境事务、维护领土主权方面,巡边制度与卡伦制度点面结合,互为补充,是功不可没的。年和年,伊犁领队大臣鸟凌阿及其后任分别在例行巡查中,发现邻国军队侵入我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哈喇塔拉一带强征赋税、私盖房屋和无理阻拦我方官兵正常巡边。经他们上报朝廷,通过外交途径交涉,迫使对方拆毁房屋,撤回军队。

清代在新疆分南北两路共设立多座卡伦。北路卡伦分布在斋桑湖以北、额尔齐斯河西岸的辉迈拉扈卡伦以南、天山以北、巴里坤以西、伊寥克湖以东的广袤区域。南路卡伦分布在天山以南、和田河两岸、哈密以西的喀什噶尔、乌什、英吉沙尔、叶尔羌、阿克苏、喀喇沙尔、吐鲁番等地。卡伦作为一种特定时代的历史产物,在人口稀少、防务薄弱的边疆地区,成为有效行使行政管理和防止外敌入侵的一项重要制度和组织形式,几乎整个清代在维护地方治安、保证交通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虽然在后来的历史变迁中,由于种种原因,有相当数量的卡伦驻地及其管辖区域都已不属于我国境内了。但是,卡伦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无论如何都应得到正确评价和充分肯定。(转自锡伯文化)

满族医学发展概况

对前苏联对滨海地区渤海遗存的考古学概况之研究

清前中期黑龙江地区守边官员浅析

双评《帝国之裘:清朝的山珍、禁地以及自然边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tongziawt.com/wtzxw/97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梧桐子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