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阳节 > 重阳节传统习俗 > 正文 > 正文

人间重晚晴夕阳无限好平凉市老干部活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9/20 12:41:09
                            

今年85岁的雷仲智,是平凉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常客”。从去年6月开始,他就很少再去人民广场附近的建行门口晒太阳了,因为老干部活动中心的这一道光,不仅照在了他的身上,更照在了他的心里。

安度晚年的乐园

如果没有其他要紧事,雷仲智几乎每天都会去老干部活动中心转一转、看一看,和老同事、老朋友说说过去、聊聊现在、想想未来。这样,他才会觉得一天过得充实而又温暖。

会员们正在进行兵乓球训练。

“以前没地方去,经常到建行门口晒太阳,要么去商场逛一逛,或去广场转一转,还是老干部活动中心好,能在阅览室看报纸杂志获取信息,在党建室了解平凉党史和地方党建工作,爱热闹的有秦腔听,想运动的有乒乓球打,喜欢棋牌麻将的也可以找人随时对决娱乐一番,热心学习的还有17个教学班供你挑选。”老人说,活动中心能满足大多数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生活愿景,是大家退休后的生活乐园和精神家园。

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始建于年。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地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弘扬时代精神、讲好平凉故事,助力平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年8月,我市在原市广播电视台旧址上,投资万元实施了新建,于年6月建成开放运行。

10月26日,记者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实地参观了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情况和功能布设。记者看到,新建的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体呈“回”字型结构,一二楼为老干部活动区域,三四楼为老年大学教学区域。教学区域传授理论,活动区域提供实训,两部分紧密相连、互为补充,是一个有机融合的整体。

根据规划布局和老干部需求,活动中心量身定制了活动器材,建成了国学研究、乒乓球、围棋、秦腔交流、民乐演奏等12个活动室和健康咨询、医疗保障等6个功能区,较之前拓展了服务功能,提升了服务能力,整体氛围安全、舒适、温馨、和谐,俨然是一处集学习、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的老干部活动阵地。

受疫情影响,活动中心从21日起暂停对外开放,整个活动场地空旷安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疫情之前,这里非常热闹,每天人流量达多人次,是很多老干部每天必须前往“打卡”的地方。

学习知识的课堂

记者了解到,老干部活动中心实行活动卡管理制度,目前为多名老干部办理了活动卡,老人们凭卡参加活动。工作人员介绍,按照未来发展规划,活动中心将会进一步扩大覆盖面,为更多老同志提供服务。

今年9月25日,作为活动中心的挂牌机构,市老年大学正式面向全市社会老年人开放。首批开设了围棋、书画篆刻、国学诗词、手工制作、声乐、钢琴、二胡、古筝、舞蹈基础、走秀10个专业17个教学班,吸引了名老年人前来学习交流。

甘肃医学院教授马献中讲授《老年人健康与养生》。

从平凉一中退休的翟巨虎老人,每天活动中心一开门就来打乒乓球。85岁的他,从最初打20分钟到现在打1个小时,是活动中心最为励志的老人。

67岁的朱彤,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在老年大学报了舞蹈、声乐和走秀三个班。在她看来,活动中心给像她这样的老年人搭建了学习的平台,让她的晚年生活不只有柴米油盐,还有了诗和远方。

从平凉职业技术学院退休的她,还是老年大学国学班的老师。为了充分发挥自己高级教师、礼仪专家的作用,她认真备课、精心制作PPT、用心设计板书,一体贯通为学员们讲授国学、国语和国礼。

“首批30名学员中,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也年近60岁,自开课以来,大家几乎风雨无阻、周周不落,课堂上也都能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放声去朗诵,大家在一起重温经典、吟诗赋词,遨游在中国博大精深的诗词海洋,仿佛穿越了时空,又回到了纯真的学生时代。”说起这些,朱彤满眼含笑。

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金鑫告诉记者,自挂牌以来,老年大学已面向全市聘请了十多名像朱彤这样在国学、围棋、舞蹈、声乐、书画、摄影、手工等领域较为权威的教师。最受欢迎的除国学、围棋之外,还有二胡、舞蹈、声乐、书画等门类。“我们目前周一到周六对外开放,每班每周两节课,一次90分钟,很多老人上完课都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金鑫说。

曾经年少时,家国贫困、资源紧缺,学习机会十分难得。如今,国富民强、社会安定,能再次走进学习知识的课堂,老人们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

“有些老人背不下当天学的诗词,晚上不睡觉,有些老人为达到诵读文章字正腔圆会在课后反复练习,也有老人自愿跑腿打印资料让大家学习起来更加方便。”活动中心管理员刘继华十分钦佩老人们的学习精神,对自己目前的工作也非常满意,她发现和老人们在一起久了,自己也变得更加认真、严谨、宽厚,她把这些变化总结为“成长了不少”。

发挥余热的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在如何用好老干部这一宝贵资源,助推平凉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创新,建立了国学研究交流室,成立了崆峒道学文化研究会,组织名老同志对泾河、汭河、葫芦河流域的崆峒文化、西王母文化、伏羲文化等地域性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目前已经整理出版了《平凉诗语》《道契崆峒》等10余部专题著作,在传承弘扬平凉特色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员正在进行国学交流。

“这些年,平凉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崆峒文化的发掘和传承,对我们研究推广道文化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崆峒道学文化研究会主席、平凉电视台原台长吴烨告诉记者,道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内核,也是中华文化的根底,作为道源圣地,平凉在研究道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尽管自己已经八十岁了,但是依然愿意发挥余热和专长,继续为道文化的研究、传承与推广贡献力量。

采访中,87岁的平凉日报社原社长、总编辑杜满仓老人道出了老干部、老同志仍然不辞辛劳、愿意发挥余热的心声:国家养老体系越来越健全,一系列老年优待政策相继落实,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尊老、爱老、为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已然形成,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各种娱乐、学习、休闲平台,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些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老年人在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提升了幸福感、获得感、尊严感和归属感,促使老年人特别是老干部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老有所乐之后,表现出强烈的老有所为的意愿。

实现梦想的舞台

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

今年,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紧盯“元旦”“七一”“十一”“重阳节”等节点,开展了一系列书画、摄影展览,组织广大老同志用绘画、摄影的方式记录平凉发展的辉煌成就,抒发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生活的真情实感。老同志武文祥的摄影作品被中央数字电视摄影频道《影友园地》栏目专辑播放了3期,为宣传和推广平凉起到了积极作用。

书画交流。

同时,举办象棋和乒乓球比赛、秦腔表演及各类趣味运动会,动员老同志参与到活动组织、竞赛、裁判的各个环节,在活动中增进友谊,提高老同志的成就感,切切实实为老干部的晚年生活增添了色彩。

10月13日,市委书记周伟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市老年大学)调研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老干部活动阵地建设,延伸工作触角,整合各级资源,创新办学形式,主动贴合老年人兴趣爱好、身体状况和作息规律,进一步优化课程安排、开放时间、活动内容,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让老干部们舒心地享受晚年生活;要加强老干部党建工作,建立健全覆盖全体离退休党员的基层组织,让他们能够正常开展组织生活,引领他们继续发挥余热,积极建言献策,为平凉各项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周书记调研提出的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加强老干部活动学习阵地建设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们打算进一步完善功能布局,比如建立医疗保健养生室,优化充实图书阅览室,增加协调康复型的锻炼器材。”金鑫说。

记者了解到,对于接下来的发展,市委老干部局在听取各种意见建议后,也梳理了加强和改进的计划:持续丰富活动内容,突出平凉特色和老同志需求,增加朗诵主持、老年太极、花鸟园艺、摄影摄像等专业设置,定期举办文化解读、书画创作、医疗保健等专题讲座。全面延伸工作触角,建立市县区、部门单位、社区联动服务机制,加强市县区老干部活动中心、部门单位和社区老干部活动室建设,各县成立老年大学,崆峒区、华亭市成立市老年大学分校,社区设立教学点,在职业院校、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企事业单位成立分校或设立教学点,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扩大服务群体,延长活动时间,加强国学研究成果和面塑、书画等艺术作品推广宣传和成果转化,进一步充实工作力量,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建等工作,真正把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打造成老同志政治活动的中心、学习知识的课堂、文化娱乐的场所、安度晚年的乐园、发挥作用的平台。

来源:平凉日报李芳芳

制作:中共平凉市委网信办

原标题:《?人间重晚晴夕阳无限好——平凉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情况侧记》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tongziawt.com/wtzcd/119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重阳节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