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阳节 > 重阳节传统习俗 > 正文 > 正文

重阳节的传承与创新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12/30 11:01:28
                            

九九重阳久久相伴

重阳节俗传至今天,已发生重大变化,像辟邪躲祸之习早已远去,而与之相对应的佩、插茱萸,簪菊,饮茱萸酒诸习也几已绝迹。而菊花献寿之习,不但得到继承,而且发扬光大。菊花茶代替了古时的菊花酒,老少喜闻乐见,成为大众养生的最佳饮品。祈求长寿之习得到延伸发展,并且和养生结合在了一起。唐时以皇室显贵、文人雅士为主体的赏菊、咏菊活动,现在已成为全国性游赏活动,而各地重阳节纷纷举办菊花节、菊花花展,如火如荼。古时登高避祸之俗如今已成为了登高健体和养生活动,进而发展成为全民性的休闲旅游观光。——这是就继承重阳节俗而言。

创新方面,最大的亮点就是把节名更为“中国老年节”,增加和突出了敬老内容。重阳这一天,电视台举办专场重阳晚会,各地举行金、银婚盛典,各级赴敬老院慰问,志愿者们登门入户为老年人服务,开天辟地以来,使广大老年人第一次成为这个古老节日的主体。从家庭层面上讲,老人在家人护持下,外出旅游,北可看红叶,南可观秋潮,甚至还可远足海外,观赏异国风情。一路或乘高铁,或坐软卧,或乘轮船,或乘飞机,比起酷爱旅游的唐人来,不知要潇洒多少倍。

再说古都西安,本汉唐长安之延续,崇古、敬老之风尤盛,而名胜古迹尤多。古城内外,重阳日可观可赏者满目皆是。以城内论,如赏菊,便是得天独厚。唐时黄巢初入长安,科考不第,即兴借题发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略去政治的寓意且不说,只自然景观而论,足见唐时长安城菊花之盛。但如和今日之西安比较,那就逊色多了。且不说满城街道两旁植满了各色的菊,钟楼四围金菊簇拥,把个古城映衬得金灿灿一片,只兴庆公园与植物园大面积的“菊海花浪”,就令人咂舌称羡不已。重阳佳节,一家人扶老携幼,游览其中,何其乐哉!最妙的是徘徊在兴庆公园菊花丛中,想象唐时李隆基与杨玉环赏菊玩花的情景,那当是别一番风情在心头。若要登高,可登乐游原遗址,体味唐人重阳登高意趣;也可登西安城墙,赏这座国际大都市的繁华市容和宏大气魄;也可遥赏城郊如诗如画之秋景。

若论城外,可赴常宁宫、渭水园等休闲景区,享农家乐之美食,以应重阳宴饮节俗;也可登骊山、翠华山诸风景名胜区,赏满山红叶,飞红流丹;也可访终南山草堂寺、华严寺、香积寺、净业寺、百塔寺、丰德寺诸佛教祖庭,先行礼佛,再拜千年古银杏,为长辈、亲人祈福祈寿。重阳佳节,若能如此,实在是一段敬老孝亲的佳话啊!

作者:李高田

原标题:《重阳节的传承与创新》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tongziawt.com/wtzcd/12297.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重阳节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