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有人说:“世间美妙,始于春,盛于夏,成于秋。”秋分时节,天空蔚蓝,秋阳灿烂,既有瑟瑟的风,也有辽阔的云。一丛秋草,揭秘秋的底蕴。“庭前丹桂香,篱外菊花黄。昼夜平分后,月光如水凉。”此时,秋已走到半途,它将由前半程的暖走到下半程的冷,大自然中,满眼的绿色将会渐次显露出不同来,有的变黄,有的转红,有的将枯萎,有的会凋零。这些,就是秋分的意境,一点凉,一缕香,三分惆怅和忧伤。于是,秋之味,在秋分的原野上飘散开来。
“小书生读书会”与你一起牵手走四季,知节气、懂民俗、品美文、赏诗词。
▼点击收听▼
小书生读书会第二十四期
秋阳徐志摩
三(2)班管艺涵
这秋阳——他仿佛叫你想起什么。一个老友的笑容或是你故乡的山水。你看他多镇静,多自在,多可爱,在半枯的草地上躺着,在斑驳的树枝上挂着,在水面浮着。
你直想伸手去把他掏些在掌心里,朵着嘴去亲他一口。
要是你是一颗露水,低低地蹲在草瓣上,他就从东边的树阴里窜过来,一口噙住了你,叫你一肚子透明的思想显得分外透明。
要是你是一只长脊背的翠鸟翘着尾巴,从湖的这边飞掠到湖的那一边,他就从水面上跳起来在你的羽毛上飞快地印下几颗闪亮的金星。
不错,他是一个有心思有恩情的——好朋友。他不嫌农家的稻草,他一样摩挲长得不绽半熟的鲜果。他想法儿去拜会你阁楼上的破旧零星。
秋天秋天张晓风
三(4)班董倍贝
那时候,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我忽然迷乱起来,小小的心灵简直不能承受这种兴奋。我就那样迷乱地捡起一片落叶。叶子是黄褐色的,弯曲的,像一只载着梦的小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长着两粒美丽的梧桐子。每起一阵风我就在落叶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必有一两颗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发了芽吧?二十年了,我似乎又能听到遥远的西风,以及风里簌簌的落叶。我仍能看见那些载着梦的船,航行在草原里,航行在一粒种子的希望里。
秋分行习习
三(7)班朱星妍
秋分日,正行至陇南两当县的凤凰山。山脚秋花缤纷,山上白皮松娴静优雅。夕阳映照四野。一个城,被山野围裹,城中人能抬头见山、低头见水,能日日闻着花果林木的气息,多么好。当地人讲,山里有熊,秋天,山里野蜜愈加浓甜,熊爱吃蜜,但凡吃蜜,总要到山下的河边,这样就不至于叫蜜黏糊了嘴巴和爪子。其实,当我穿行于花木葳蕤凤蝶飞舞鸟雀脆鸣的山间,更爱的是这种山野故事的古朴意味。至于麦苗,当地人讲起这样一个传说:起初,穗粒满身,但人们不知道节约粮食,天神知道后,生气地派下一名天将,天将到地头抓起麦苗,用手往上一撸,便只留了顶端的一点儿麦穗,至于有些谷物为何穗粒满身,是因为秸上有芒刺,天将怕扎了手,便潦草了事。我亦爱这传说里古老简单又有些可爱的训诫意味。身处山野的人,在秋天,讲的也都是秋天大地上的事情。
秋雨张爱玲
三(1)班魏睿恬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
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
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着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熏蒸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
迁徙的季节乌纳·雅各布
三(1)班陈彦谋
秋分过后,黑夜就渐渐比白天长了,缺乏阳光的寒冷时节又开始了。
田野里空荡荡的,夏天太阳所赐予的物产已经收获完毕,许多植物已经褪色或枯死。在植物和动物适应冬季以前,迁徙的季节来临了。
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在传播。许多种子装备着小小的翅膀或是“降落伞”,比如蓟类植物,风把它们的种子从妈妈那里带走,吹到尽可能远的地方。地上到处都是新的种子。如果所有的种子都落在同一个地方,它们就会互相抢夺地盘和阳光。
许多幼小的动物正在成长。它们离开了父母,自己去找一处新的住所。小蜘蛛用闪闪发亮的丝将自己悬挂在空中,有时候它们远离原来的巢穴,到几公里之外搭建新家,有时候它们就直接在遇到的第一根树枝上安家。
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古人用阴阳转换来解释气候的寒暑变化,而秋分正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关键节点。雷是阳气的代表,雷始收声意味着阳气开始衰退,而阴气逐渐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体现在外在的气候变化上,自然是秋意渐浓,气温逐渐下降了。
二候蛰虫坯户
由于天气开始变冷,蛰居的小虫子们开始用泥土封闭自己的洞穴,以抵御寒气的侵袭。
三候水始涸
进入秋季以来,北方地区降水开始明显减少。而秋分之后,南方地区在迎来最后一波台风降雨之后,也开始逐渐进入少雨的时期了。
秋分·习俗
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
吃秋菜
秋分是踏秋的正式开始。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竖鸡蛋
“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不少人在做“立蛋”试验。
秋分·农谚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
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秋分,暝日平分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白露过秋分,农事忙纷纷
白露高粱秋分豆
秋分·诗词
点绛唇
宋·谢逸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
霓裳乱。银桥人散。
吹彻昭华管。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夜喜贺兰三见访
唐·贾岛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即此寻常静,来多秖是君。
秋分后顿凄冷有感
宋·陆游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
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
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
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
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
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和孟世功秋日吴江见寄
宋·吴芾
扁舟西去气凌云,坐看鱼龙跃浪纹。
风起白苹初日晚,霜雕红叶欲秋分。
忘机鸥鹭情相狎,入笔江山句不群。
正恐功名来追逐,烟波深处未留君。
送僧归金山寺
唐·马戴
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
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
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
遥想禅林下,炉香带月焚。
秋分,秋高气爽,秋水沁凉,落花随意,叶染疏黄。斟一盏清茶,品一味心香,小书生同你一起默数漫延时光。
肖婷老师
朗读者:肖婷老师管艺涵董倍贝朱星妍魏睿恬陈彦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