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偏方
每天免费订阅中医老偏方精彩内容!
只需要点击箭头上边的蓝字即可!
一、生脉散(原名生脉饮)
人参五钱、麦门冬、五味子各9克。
水煎服。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气阴不定。症见体倦气短懒言,口渴多汗,咽干舌燥,脉虚弱,及久咳伤肺,气阴两伤,干咳短气,自汗者。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暑伤胃气论》
二、补中益气汤
黄芪15-20克、甘草(炙)5克、人参(去芦,有嗽去之)10克、当归身(酒焙干,或日干以和血脉)10克、橘皮6克、升麻3克、柴胡3克、白术10克。
上件药?咀,都作一服,水2盏,煎至1盏,量气弱、气盛,临病斟酌水盏大小,去渣,食远稍热服。
益气升阳,调补脾胃。
1、脾胃气虚。症见身热有汗,头痛恶寒,渴喜热饮,少气懒言,或饮食无味,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脉虚软无力。
2、气虚下陷。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久疟等。
《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
三、当归补血汤
黄芪30克、当归(酒洗)6克。
上件?咀,都作一服,水2盏,煎至1盏,去渣温服,空心食前。
补气生血。
劳倦内伤。症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以及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署伤胃气论》
四、升阳益胃汤
黄芪60克、半夏(汤洗,脉涩者用)、人参、甘草各30克、独活、防风、白芍药、羌活各15克、橘皮(不去瓤)、茯苓、泽泻、柴胡、白术各9克、黄连6克。
为粗末,每服9-15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服。
益气补脾,升阳益胃。
脾胃虚弱,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行令,湿热少退,体重节肿,口苦食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者。
《脾胃论》卷上方
五、升阳散火汤
升麻、葛根、羌活、独活、白芍药、人参各15克、柴胡24克、生甘草6克、炙甘草9克、防风7.5克。
为粗末,每服15克,水煎服。
升阳散火。
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四肢发热倦怠,或骨蒸劳热等。
《脾胃论》卷下方
六、失笑丸(一名枳实消痞丸)
干生姜3克、炙甘草、麦芽曲、白茯苓、白术、以上各6钱、半夏曲、人参以上各9克、厚朴12克(炙)、枳实、黄连以上各15克。
共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6-9克,白汤下,食远服。
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脾胃虚弱,食积停滞,寒热互结所致的心下痞满,不欲饮食,体弱倦怠,或胸腹痞胀,食少不化,大便不调者。
《兰室秘藏》
七、参术汤
黄柏(酒浸)、当归各0.6克、柴胡、升麻各0.9克、人参、陈皮、青皮各1.5克、神曲末2.1克、炙甘草、苍术各各3克、黄芪6克。
上为粗末,都作一服,水毫升,煎至毫升,食远服。
健脾益气。
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四肢沉重,食后昏闷。
《兰室秘藏》
八、退热汤
黄芪3克、柴胡2.1克、生甘草、黄连(酒制)、黄芩、芍药、地骨皮、生地黄、苍术各1.5克!当归身、升麻0.9克。
上为粗末,作一服,水毫升,煎至毫升,去粗,食远温服。
益气退虚热。
表中虚热,或遇夜则甚。
《兰室秘藏》
九、当归六黄汤
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柏、黄芩、黄连、以上各等分(黄芪加一倍)。
上为粗末,每服15克,水2盏煎至1盏,食前服,小儿减半服之。
滋阴清热,固表止汗。
阴虚有热。症见发热盗汗,面赤口干,心烦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脉数。
《兰室秘藏》
十、扶脾丸
生姜、肉桂各1.5克、干姜、藿香、红豆各3克、白术、茯苓、橘皮、半夏、诃子皮、炙甘草、乌梅肉各6克、大麦蘖(炒)、神曲(炒)各12克。
上为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白汤送下,食前。
扶脾温中,燥湿止痛。
脾胃虚寒,腹中痛,溏泻无度,饮食不化
《兰室秘藏》
十一、人参芍药汤
麦冬0.6克、当归身、人参各0.9克、炙甘草、白芍药、黄芪各3克、五味子5个。
上药研为粗末,分作2服。每服以水毫升,煎至60毫升,去渣,稍热服。
健脾益气。
脾胃虚弱,气促憔悴。
《脾胃论》
十二、藿香安胃散
藿香、丁香、人参各7.5克、橘红15克。
上为细末,每次6克加生姜1片同煎,食前服。
益气健脾和中。
脾胃虚弱,不进饮食,呕吐不待腐熟。
《脾胃论》
十三、异功散
人参、茯苓、白术、甘草、橘皮各15克。
上为散,每服7.5克,水毫升,加生姜3片,枣2枚,同煎至70毫升,食前温服。
健脾益气。
脾胃虚冷,腹鸣腹痛自利,不思饮食。
《脾胃论》
十四、橘皮积术丸
枳实(麸炒去穰)、橘皮各30克、白术60克。
上药为末,荷叶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温水送下,食远服。
健脾行滞。
老幼元气虚弱,饮食不消,脏腑不调,心下痞闷。
《脾胃论》
十五、木香干姜枳术丸
木香9克、干姜15克(炮)、枳实30克(炒)、白术45克。
上为极细末,荷叶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6-9克,温水送下。
破除寒滞气,消饮化食。
脾胃虚寒,不思饮食。
《脾胃论》
学习男科老偏方
每天免费订阅中医老偏方精彩内容!
只需要点击箭头上边的蓝字即可!
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仅供专业中一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百年汤方,偏方素材来源网络,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倪氏之方推荐发表。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版权原作者联系我们处理
36个《黄帝内经》气血双补:美颜、美体、抗衰冻龄绽放美丽女人第二春!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