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哲学启示
古人对水的认识不仅限于汉字层面、中医层面,在哲学层面对水也有很深的理解。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其实说的是做人的道理。水对万物都有好处,而它却处在低位,不争其高位,这是水的一个特性。
孔子也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为什么有智慧的人喜欢水呢?水具有灵动的特性,它善于改变自己,随物而化,能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比如有什么样的地形,它就按照什么样的地形去走,不断顺应环境变化。你拿个盆儿来装水,它就是盆儿的形状,你拿个三角容器来装水,它就是三角形的,就是水能够随时调整自己。这是智者的一种表现。
所谓有智慧的人,就是要不断地调整自己,达到随物而化的状态。而没智慧的表现就是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一味地按自己的方式行事,那么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样对你的人生,对你的养生都很不利。
仁者为什么乐山?山的特性是厚重、踏实,且山是积少成多而成。仁爱的人就需要具有这样厚重、踏实、宅心仁厚的性格,而且不拒绝别人的意见,只要是好的、可用的,都可以拿来取长补短。能承载万物,是山的特性,也是仁者的一个特性。
关于水的不好的一面,我们在社会当中经常会谈到的有“水往低处流”,就是不求上进的意思。还有“水性杨花”,指有的女人爱随波逐流,没有定性,原则性不强,缺少坤德。
所以关于水,我们既要认识它好的一面,去学习它;也要认识坏的一面,以便我们不断地修正自我,防微杜渐。
从汉字的角度认识“水”,是在学习文化;从中医的角度了解“水”,能够养生防病;从哲学的角度领悟“水”,就能使我们更明白为人处事之道。这就是水赐给我们的智慧。
芡实
芡实,中药名。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分布于从黑龙江至云南、广东等地。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之功效。
别名:
鸡头米、卵菱、鸡瘫、鸡头实、雁喙实、鸡头、雁头、乌头、鸿头、水流黄、水鸡头、刺莲蓬实、刀芡实、鸡头果、苏黄、黄实。
入药部位:干燥成熟种仁。
性味:味甘、涩,性平。
归经:归脾、肾经。
功效: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主治: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相关配伍:
1、治精滑不禁:沙苑蒺藜(炒)、芡实(蒸)、莲须各二两,龙骨(酥炙)、牡蛎(盐水煮一日一夜,煅粉)各一两。共为末,莲子粉糊为丸,盐汤下。(《医方集解》金锁固精丸)
2、治浊病:芡实粉、白茯苓粉。黄蜡(化),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盐汤下。(《摘玄方》分清丸)
相关论述:
1、《本草经百种录》:“鸡头实,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肾之药也。脾恶湿而肾恶燥,鸡头实淡渗甘香,则不伤于湿,质粘味涩,而又滑泽肥润,则不伤干燥,凡脾肾之药,往往相反,而此则相成,故尤足贵也。”
2、《本草求真》:“芡实如何补脾,以其味甘之故;芡实如何固肾,以其味涩之故。惟其味甘补脾,故能利湿,而泄泻腹痛可治;惟其味涩固肾,故能闭气,而使遗、带、小便不禁皆愈。功与山药相似,然山药之阴,本有过于芡实,而芡实之涩,更有甚于山药;且山药兼补肺阴,而芡实则止于脾肾而不及于肺。”
本文出自曲黎敏《从字到人(养生篇)》
曲黎敏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曲黎敏教授先后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具有深厚的国学素养,精通文字学和传统医学等。多年来,曲黎敏教授一直致力于中医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