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战乱四起,国将不国。这样的年代里,有一位女子,与乱世格格不入。她醉心诗词歌赋,也热爱生活。
文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玩可饮酒赌博,传为专家。她惊才绝艳,绝代风华;她词压江南,文盖塞北。
身为文人,她以女子之身,立于众文人之间,无所畏惧;身为女人,她温婉可人,却不失豪气,虽为女儿,却心比男儿。
她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词人,李清照。
何为“清”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泉照影,心地澄澈。
雏凤清于老凤声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其母王氏是典型的大家闺秀,亦精于文章。
基因很重要,家庭教育也很重要。在父母双方的熏陶下,李清照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加之父母双方给予她无尽的关爱和自由,养成了她天真活泼的个性。
元符年间,年仅15岁的李清照,在一群士大夫面前写下了“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的诗句。
一针见血,令一众文人震惊不已。
十六岁,她曾因醉酒误路写了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名动汴京城。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才气里满是天真、活泼与灵气。
读她的词,你会感受到不同的韵味,她虽为婉约派代表人,但她的词有着身为女子的温婉,也有着比男子还刚的气势。
她曾在《词论》一书中将李煜、柳永、王安石等名家怼了个遍,甚至身为她师祖的苏轼也没能幸免。
她怼天怼地,好似谁也看不起,其实她只是活得太过通透。
她狂,她傲,但她有狂傲的资本。她甚至狂得有些可爱。
她敢于冲破礼教对女子的紧紧束缚,保持自己的本真,做最真实的自己。
只有不给人生设限,才能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云中谁寄锦书来
“吾家有女初长成,娇俏可人及倾城。借问芬芳春与秋,豆蔻年华无忧愁。”
十八岁时,李清照嫁给了二十一岁的赵明诚,他们门当户对,婚后情投意合。
他们也曾有过一段甜蜜的时光,让后人羡慕不已。
清代词人纳兰容若就曾在悼念亡妻的词作中写道:“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其中所运用的典故,就是李清照与赵明诚当年在归来堂赌书泼茶的往事。
有人说:“读纳兰容若和李清照,仿佛读到了自己的一生。”
深情不及久伴,厚爱无需多言。
那时,他们的深情,都被寄托在诗词中,经年流转,仍历久弥新。
李清照喜爱饮酒,她的词中有很多关于饮酒的词作。
开心时:“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伤春时:“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赏花时:
菊花开“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梅花开“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茶花开“金尊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
重阳节,与丈夫易地而处,心情郁闷:“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晚年飘零江南,国破家亡,唯有一醉解千愁:“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懂得取悦自己的女人注定可以倾倒世人,早年她的生活,她的爱好,无一不是在取悦自己。
所谓人生苦短,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她和她的师祖苏轼一样,不仅是文学家,更是善于挖掘人生乐趣的生活家!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这师祖二人就是个妥妥的吃货。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当金兵铁骑踏破城池时,宋皇室仓皇南逃。当时赵明诚在建康任知府,堂堂知府竟在暴乱时,不顾百姓死活临阵脱逃,李清照深感失望。
过乌江时,感慨于项羽当年宁死不过乌江的气概,于是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壮之词,其意直指临阵脱逃的丈夫和苟且偷生的宋皇室。
虽为女儿身,但李清照一直都是积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tongziawt.com/wtzjj/12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