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阳节 > 重阳节图片 > 正文 > 正文

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用诗词记录时代强音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3/26 10:47:36
                            

刘天智訾利利

有的人还年轻气盛,却总觉得人生苦多,日日将“躺平”挂在嘴边;有的人已垂垂老矣,却仍努力“吟坛学步放歌喉”,学习不止,笔耕不辍,用诗词歌赋记录时代。

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郑州诗词学会就是这样一个先进典型:这群年龄最大的岁,年轻的也已至耳顺之年的“诗歌老人”们,正努力展现着新时代有追求有作为文化老人的风采与荣光。他们记录时代强音,书写和选编了大量记录“抗疫一线”以及郑州抗洪救灾的诗歌作品;他们传承诗词文化,通过编辑诗词基础教材、组织诗词采风、诗词辅导进社区等活动,让诗词文化绽放光彩……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业绩卓著,风采多姿,受到了中共中央组织部的表彰,被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光荣称号。这在全国诗词团体中并不多见。

文以载道,赞歌献给功勋与英雄

孔子在《诗三百》中,这样评价诗歌——“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自春秋战国以来,诗歌“认识、教育、审美”的社会作用不断被发挥传承。

而在郑州,有这样一群人坚定践行着先贤的精神信念,用诗词传统的表达形式,记录着当下社会的发展和现实,记录着人间的真善美。

年春节,和以往不同,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郑州诗词学会会长姚待献在家里急得团团转,这位当年曾分管过省会城市“非典”防控指挥工作、担任过市委组织部长的正厅级退休干部,“看着新冠病毒肆虐,看着医护人员累脱了形??痛感自己帮不上忙!”

焦虑中他想起了最爱的诗词,“虽然自己不能上一线支援,但可以用诗词做武器,和大家一起投入到疫情的战斗中啊!”

于是,他的一首《依韵毛泽东〈送瘟神〉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展现在了案头。

疫漫江城引病魔,九州协力战危疴。

东风始见梅花骨,细雨犹闻壮士歌。

信有春阳临武汉,重教大爱护山河。

旌旗猎猎摇三镇,誓送瘟神入逝波。

“一首诗歌就是一首赞歌,一首战歌。希望我们的诗词作品能为全国人民抗击疫情鼓劲、加油,也给在焦虑中的人们以些许的安慰和深思。”姚待献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姚待献的抗击疫情主题诗词先是在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郑州诗词学会内部群里发布,立即引发了争相唱和。之后又向社会公开播发,并在更大范围征集相关诗词。一二十天时间,几百首、上千首诗词从省内外传来。

随着抗击疫情诗词作品的不断问世,以及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力持续增强,姚待献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念头,将这些作品汇集梳理起来,编辑成书,向社会展示。

短短的20多天,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郑州诗词学会的诗人词家,夜以继日、辛勤创作,在河南文艺出版社责任编辑王国钦老师帮助下,汇集了一千余首诗词歌赋。经过十三易其稿、多次编审,层层筛选把关,近千首(阕)诗词佳作终于入著。

《赞歌献给功勋与英雄》涵盖了全国20多个省市当代诗人词家的优秀作品。中华诗词学会的领导和专家,河南诗词学会、部分省直机关和社会团体的负责人以及全国各地的著名诗人纷纷转来精品佳作。

年5月《赞歌献给功勋与英雄》在湖北省文联大院湖北省诗词学会举行赠书首发式。姚待献等老干部老诗人专门背着上百本书到武汉赠送现场。这一举动,令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湖北诗词学会原会长罗辉先生感动不已。这部诗集的出版,引起了很大反响,中央及省市十多家媒体予以连续报道。之后,姚待献等又专门先后到河南省和郑州市抗击新冠疫情指挥部赠送了这部诗集。同时,他们又将这部书寄给了钟南山等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这是近年来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郑州诗词学会编辑出版的诗集

为了给读者奉献一部具有时代意义的高质量抗“疫”诗集,参与编辑工作的诗人们,努力克服年事高、时间紧、任务重、环境特殊等困难,从春节开始就各自宅家,通过手机、电脑开展编辑审稿工作。其间,仅较大的调整、改动就有七八次。自3月下旬开始,编辑部又用近一个月时间多次进行集中校审,胜利完成了初稿编选任务。年已70岁的执行主编吴国顺一边照顾摔伤住院的老伴,一边组织诗词创作和繁琐的编选工作。副主编胡铁成、侯蔚彬,编辑段安仁、喻文锐、姚新永等,有的带病工作,有的拔下吊针服几片药继续工作,克服各自困难,为本书的编辑付出了艰苦的劳动。

正如郑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荃说得那样,“《赞歌献给功勋与英雄》是一部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时代赞歌,诗集以昂扬向上的姿态,饱含深情的词语,描绘着党的光辉、人民的力量、英雄的大爱、患友的刚强,展现了诗人们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

河南省诗词学会荣誉会长何广才讲到,这部近千首诗赋作品及时而艺术地表现了中华儿女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大爱无疆的英雄壮举,谱写了一曲以医务人员为主体、全国人民总动员的集体主义英雄赞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英雄群体形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正能量。

在唐代诗人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中,秋景和云鹤是他们的诗情来源。在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郑州诗词学会会员们心中,记录时代、传递强音是他们创作的源泉。

年7月,一场突如其来、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灾害袭击郑州等地。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郑州诗词学会的同志们再次表现出了很强的政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与全市人民一起,和前来支援的各地救援队伍一道,一边抗洪一边创作优秀作品。

年11月,《抗洪之歌——郑州诗人抗洪抢险救灾诗抄》新书首发,93位诗人创作了首(阕)古体诗词、9首新诗,真实记录了这场家园保卫战中发生的感人瞬间。

多年来,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郑州诗词学会紧贴时代脉搏,通过诗歌创作,讴歌新时代、传播正能量,记录了城市发展的脚步,抒发了百姓情怀。

歌以咏志,争做新时代文化老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曹操创作《龟虽寿》时,已经53岁,在古代,这已是将近暮年的年龄。面对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人生宏愿,他并不悲观,仍以不断进取的精神建树功业。

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是以姚待献为代表的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郑州诗词学会会员们的写照。

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郑州诗词学会会长姚待献在河南省抗疫指挥部捐赠仪式上致词

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成立于年,现有会员近人,后与郑州诗词学会合并,主要由省市党政机关、当地驻军部队、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干部、教师等诗词爱好者组成。他们中年龄最长的老市长老会长王均智已岁,七八十岁的比较多,平均年龄在68岁,80%为共产党员。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老诗人们虽已是夕阳红,但他们仍有朝阳志。他们拒绝奢侈过节的不良风俗,让诗歌成为生活的最好注脚。

年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八),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郑州诗词学会第22届80岁诗人寿星重阳祝寿诗会在郑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

活动现场挂满了祝寿诗书作品,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岳修武等9位年届80岁的会员,身上佩带着祝寿大红花在会场前排就座。

学会成员纷纷送上诗词礼物:姚待献的“荐任贤能堪伯乐,推敲韵律励时英。挥毫墨涌民心润,一竖一横都是情”(《贺岳修武先生八十寿诞》)、吴国顺的“挺言品正隆高节,公允清廉弥远香。而此铭歌荣德事,初心使命结芬芳”(《贺王力建副会长八十华诞》)、侯蔚彬的“巾帼一英歌华诞,八旬圆梦诵辞轩。尽情奉献诗人乐,耄耋途馨结沁园”(《恭贺李艳霞老师八十华诞》)等祝寿诗词,赢得了与会诗友、寿星的阵阵掌声。

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郑州诗词学会领导为80岁诗人寿星以诗贺寿、戴上大红花后欣然合影

姚待献说,以诗贺寿,书赠寿喜,与重阳节的主题高度契合、相得益彰。这是对迈入耄耋之年诗词老人的莫大尊敬,是学会会员诗书画、诵歌舞水平的全面展示,是老年会员相互关心祝福勉励的友情互动。

他们积极学习,适应新时代,建设便捷高效的诗词信息平台,运用网络手段加快传统诗词创作的提升发展。年,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郑州诗词学会建立了郑州诗词信息平台,经过专家授课,互帮互学,目前已有80%的会员掌握了编辑、截屏、文字转发、链接转发和制作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tongziawt.com/wtzjj/126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重阳节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