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说到李清照,你想到什么?
想到“千古第一才女”,婉约词的代表人物,“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然而,我们从有限的课文选文里接触的李清照,仅仅是这位千古奇女子的某一个片段,仿佛摸象的盲人。今天,我想尽可能地为你展示这位传奇女子。
才女李清照:文青少女初长成,一朝成名天下知
宋神宗元丰七年()年是个文学史上值得铭记的年份:
这一年,司马光《资治通鉴》完成,进献给皇帝阅览。
这一年,黄庭坚、陈师道在颍昌初会,为后来的“江西诗派”奠定了根基。
这一年,周邦彦因为进献《汴都赋》,被擢拔为太学正。
这一年,吕本中出生,后来他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正式为“江西诗派”定名,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官宦世家,祖辈、父辈都做过高官。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其《洛阳名园记》闻名天下。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所以李清照虽为女儿,但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自然从小在文学的熏陶中耳濡目染。加之她本身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虽然可能有看在其父李格非的面子上对后辈多有赞赏,但是也能看出李清照的不凡。
作为一个天才少女,死读书不是她的风格,况且也不需要考功名。趁着大好青春,读书之余约上三五闺蜜尽情游玩才是上佳选择。十五六岁时,她便以两首《如梦令》震惊宋朝词坛,崭露头角。
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词是记录李清照与家人朋友外出游玩之作,写了大家尽情喝酒、尽情玩耍,等到兴尽、酒醉、日暮才回去。可是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将船儿划进了荷塘之中,惊飞鸥鹭众多,大家又是一场欢笑。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段,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清新自然,把青春少女的日常写得生动有趣。
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这首《如梦令》因为“绿肥红瘦”而成为“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词中有人物——词人与侍女,有场景——宿醉后醒来,侍女入屋伺候,还有对白——关于海棠花的问答,简直一出活生生的生活小短剧,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词人为何宿醉不得而知,从后面是否可以猜测如苏轼那样因为爱惜海棠花,所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所以醒来第一件事就是问海棠花。借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回答的小小不满,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怎么会知道,经过风雨洗礼,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并非亲眼所见,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也表明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而女性的青春何尝不是如此呢?惜花也是在叹息自己。
佳人总要才子配,这样才是美满的。
有一日,赵明诚与李清照从兄李迥外出游玩,在元宵节相国寺赏花灯时与李清照相识。赵明诚以前就读过李清照的诗词,对才女仰慕不已,此时一见,才女还很漂亮,更生了爱慕之意。赵明诚回去后,委婉地向父亲谈及此事,不久后便派人去向李清照求亲。
年,18岁的李清照,嫁给了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
赌神李清照:我不是针对谁,在座都是手下败将
俗赌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加上头脑灵活,所以她从小就有时间钻研各种有趣的东西。
宋代人好赌,赌博方法也有很多,赌球、赌棋、掷骰子、斗鸡、斗蛐蛐等都是宋代人经常玩的。据说李清照对很多都比较精通,未出嫁时便常常和家人朋友玩骰子、赌棋等,她心思活、记性好,十赌九胜。
她还特别喜欢“打马”,“打马”是宋朝的一种赌博方法,大概是我们现在麻将的前身。
李清照是“打马”桌上的常客,并且还是逢赌必赢的常胜将军。她自己写了一篇《打马图经序》,这是为她自己写的《打马图经》写的序,《打马图经》书中有序有赋、有图有例有论,简直是“打马”教材一本。
《打马图经序》里面这样写:“夫博者无他,争先术耳。故专者能之。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但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意思就是说赌没有别的诀窍,就是找到抢先的办法而已。所以只有非常专注的人才能在赌时立于不败之地。我天性喜欢赌,只要一赌我就沉迷其中,不分白天黑夜,甚至废寝忘食。不管多少,每次赌我都能赢钱回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就是因为我对赌精通罢了。
你听听,“精而已”,多大的口气,多大的自信。
雅赌
上面的是比较俗的,还有雅的。
她婚后常丈夫赵明诚对赌,有掷骰子、猜拳、猜字谜等等,猜错了就罚喝茶水、喝酒,或者作诗。当然了,基本都是李清照赢了,偶尔输几次,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丈夫脸面好看故意放水。
他们还有一种更符合身份的玩法,赌书。
就是随口说出一句,对方要立即回答出它是出自什么典籍,谁人之作。更绝的是猜测经典书籍上第几页是第几个字,赵明诚每每败得一塌糊涂。
可能你会说女子不用为官劳心劳力,自然有时间花在这些上面。然而在诗词创作上,李清照也是稳压赵明诚的,或者说稳压当时很多人。
醉花阴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思念离家的丈夫之作。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崇宁二年(年)重阳节,她思念赵明诚,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他读完之后觉得妻子词写得太好了,但是又不甘心被比过,所以闭门谢客,关在家里三天三夜未合眼,作词50首。然后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混在里面,请朋友来点评,朋友们看遍所以说,只有三句最妙“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叹服。
不过,李清照对这些玩艺是喜欢、精通,却又不沉溺,果然是千古无双。
金石学家李清照:伤春悲秋拽几句诗就是文青?姐的世界你不懂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成婚可谓是天作之合,婚后二人琴瑟和鸣。他们两都对金石古玩很感兴趣,门当户对又有共同话题,多难得。
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它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明器等一般文物。
据说赵明诚休学回来,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碑文或者其他文物,夫妇“相对展玩咀嚼”。
后来赵明诚进开始做官,虽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但夫妇二人仍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且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遇到喜欢的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不惜“脱衣市易”。就是把身上的衣物和首饰拿去当铺典当或者卖掉去买这些字画古玩。
他们把好不容易收集到的这些金石古玩等等分类存放,还写了一本《金石录》。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除自作序言外,还特请当时著名学者刘跂题写了一篇《后序》。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父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钟、鼎、甗、鬲、盘、彝、尊、敦之款识,丰碑、大碣,显人、晦士之事迹,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伪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金石录后序》节选
后来,虽然经历战火和丈夫去世,她仍然不舍得丢掉这些收藏,虽然一路逃亡、漂泊散失很多,她也依然尽力保存这些东西。经历各种磨难之后剩下一些,将其整理后,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算是对亡夫和这些文物的一个交待。
(未完待续)
前一句平平无奇,后一句惊艳无比的诗词,有你心中那句吗?
读诗|李白杜甫的20岁: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读诗|王维的20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读诗|某个瞬间触动了内心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