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子最早记录可见于《本草拾遗》一书,我国五倍子的生产与应用历史悠久,早在多年前《山海经》就有“今蜀中有构木,七八月中吐穗。穗成,可作酢羹”的记载。宋代《太平广记》、《图经本草》,以及明代《本草纲目》中也有五倍子及其用途的记载。目前,五倍子作为传统中药仍在广泛应用[1]。
形态特征
五倍子(四川、湖南、陕西)别名:盐肤木(正字通)五倍子树(通称),五倍柴(湖南),山梧桐(辽宁),木五倍子(四川),乌桃叶、乌盐泡、乌烟桃(武汉),乌酸桃、红叶桃、盐树根(浙江),土椿树、酸酱头(山东),红盐果、倍子柴(江西),角倍(四川),肤杨树(湖南),盐肤子(开室本草、图考),盐酸白(广东、福建)。拉丁名:Gallachinensis。
功效与作用】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肺,止血,收湿敛疮。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
内服:煎汤,3~10克;研末,1.5~6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熏洗;研末撒或调敷。用治肺虚久咳,肺热痰嗽,久泻久痢,自汗盗汗,消渴,便血痔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
具有收敛、抗菌、杀精子、抗肿瘤等作用。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鞣酸能和很多重金属离子、生物碱及甙类形成不溶性的复合物,故可用作化学解毒剂。
主要含五倍子鞣质。
外感风寒、肺有实热之咳嗽以及积滞未清之泻痢忌服。
①治痔疮:艾叶、五倍子、白胶、苦楝根等分,锉碎,如烧香法,置长桶内,坐熏疮处。(《直指方》)
②治手足皲裂:五倍子末,同牛骨髓填纳缝中。(《医方大成论》)
③治滴虫性阴道炎:五倍子15克,水煎冲洗患部。(《四川中药志》)
④治肺虚久咳:五倍子6克,五味子6克,罂粟壳6克。水煎服。(《四川中药志》年)
⑤治泻痢不止:五倍子30克,半生半烧,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红痢烧酒下,白痢水酒下,水泄米汤下。(《纲目》)
⑥治鼻出血:五倍子末吹之,仍以末同新绵灰等分,米饮服9克。(《纲目》)
⑦牙缝出血不止:五倍子,烧存性,研末敷之。(《卫生易简方》)
⑧治小便尿血:五倍子末,盐梅捣和丸,梧桐子大,每空心酒服五十丸。(《濒湖集简方》
???今天给大家介绍五倍子的另一功效,外敷治疗牙痛,不论虚火牙痛还是实火牙痛,均有疗效。
在《开宝本草》中却记载:五倍子能够治疗“齿宣疳匿”等病。
也有一些方书记载五倍子可以用来治疗牙齿相关疾病的,比如,《卫生易简方》载:牙缝出血不止,五倍子,烧存性,研末敷之。
所以,一味小小的五倍子,其实是治疗牙疼的良药。不过五倍子治疗牙疼的用法,却是比较独特的。
用法:取五倍子适量,研粉频擦牙疼处;或研粉贴敷腮颊红肿处,皆有即刻止痛作用。
或者取五倍子10~30克,加水~毫升,水煎含漱,每次10~15分钟。
??另外:口含五倍子煎液,对实火、虚火所致的口腔溃疡和牙龈炎亦有良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