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南阳张仲景著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白话文注解
民间中医爱好者
故乡的云整理注解张仲景46世孙张绍祖献书
桂林罗哲初手抄
据广西人民出版社年7月第2版
辨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问曰:血痹之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之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寸口微涩,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问:血痹病是怎样得的?老师回答说:好逸恶劳、养尊处优的人,虽然肌肉很丰满,但筋骨脆弱,不耐劳苦,肌表腠理疏松,虽然轻微的劳动,也感到疲劳、汗出,睡眠时辗转难以入睡,不时翻动身体,使阳气重伤,复受微风侵袭,于是就得血痹病。仅诊其脉象,则寸口部脉微弱而带涩,关上脉呈现小紧,这是阳微血滞,感受风寒之候,由于病邪轻浅,可考虑用针刺法引动阳气,使脉归平和而不紧,那么病就好了。
血痹,阴阳俱微,或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血痹病人,阴阳气血都不足,寸口、关部的脉象微弱,尺部脉呈小紧之象,在外的症候是身体麻木不仁,象风痹病一样,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被风扇空调吹住了,麻木;汗出当风的中风)
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男子从表面上看没有什么显著的病态,而脉象大而无力的,这是虚劳病,脉象极虚的,也是虚劳病。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男子面色苍白无华的,应当见口渴和失血症;如果突然出现气喘,心悸,脉象浮大无力,这是里虚的缘故。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男子的脉象虚弱兼沉弦,不恶寒发热,有呼吸急促,少腹拘急,小便不通利,面色白光白,经常有两眼昏花,鼻腔出血,少腹胀满等症状,这是虚劳病所引起的。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差,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虚劳病的表现是:脉象浮大无力,手足烦热,春夏两季加重,秋冬季节减轻,前阴寒冷,精关不固而精液自动滑出,两腿酸痛瘦削不能行走。
男子脉浮弱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男子的脉象浮弱兼涩,这是真阳不足,精少清冷,不能授胎,故无子。
失精家,少阴脉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者,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者,男子则失精,女子则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天雄散亦主之。
素有亡失精液的患者,少腹部紧急而不柔和,阴茎龟头寒凉,眩晕,头发脱落,脉象虚弱兼芤迟,多出现下利清谷、亡血、失精的症状;若脉象芤动或微紧,则男子患遗精,女子患梦交,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天雄散也可以治疗。
桂枝龙骨牡蛎汤方(盗汗,遗精,手淫严重不能自控)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龙骨三两牡蛎三两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天雄散方(里阴寒,不能自举)
天雄三两(炮)白术八两桂枝六两龙骨三两
右四味,杵为散,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以知为度。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
男子从外表上看没有病,但脉却呈现虚弱或细微之象,经常睡着了出汗(盗汗)。
人年五六十,其脉大者,病痹,挟背行;若肠鸣,马刀挟瘿者,皆为劳得之也。其脉小沉迟者,病脱气,疾行则喘渴;手足逆寒者,亦劳之为病也。
人的年龄到了五六十岁的时候,脉象大而按之无力的,脊背有麻木不仁的感觉,如果腹中肠鸣,或腋下、颈部生瘰疠的,都由虚劳所致。脉象沉兼小迟,叫做脱气。病人走快了就会气喘,手足逆冷,腹部胀满,严重的出现大便稀溏,饮食不消化。脉象弦而兼大,弦脉重按则衰减,大脉中空如芤脉,弦脉主寒证,芤脉主虚证,弦、芤两脉相合,称为革脉。在妇人主患小产或漏下,在男子主患亡血或遗精。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者,小建中汤主之。
虚劳病见少腹挛急,心悸,鼻出血,腹部疼痛,梦遗失精,四肢疼痛,手足心烦热,口干咽燥,用小建中汤治疗。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饴糖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虚劳里急,诸不足者,黄芪建中汤主之。
虚劳病,少腹挛急,阴阳气血俱不足,用黄芪建中汤治疗。
黄芪建中汤方
即前方小建中加黄芪一两半。气短,胸满者,加生姜一两;腹满者,去大枣,加茯苓一两半;大便秘结者,去大枣,加枳实一两半;肺气虚损者,加半夏三两。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肾气丸主之。
虚劳病,腰痛,少腹拘挛,小便不通利,用八味肾气丸治疗。
肾气丸方
地黄八两薯蓣四两山茱萸四两泽泻三两牡丹皮三两茯苓三两桂枝一两附子一枚(炮)
右八味,捣筛,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渐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不能饮者,白饮下之。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虚劳病,虚热烦躁,不能入眠,用酸枣仁汤治疗。
酸枣仁汤方(老年人虚烦失眠睡不着;早醒后难以再入睡;大病后不着)
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芎䓖一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虫丸主之。
由于五劳而致身体极度虚弱,肌肉消瘦而腹部胀满,不能吃东西,究其原因是由于饮食失节、忧伤过度、饮酒过量及房事、饥饿、疲劳过度等所引起。经络、营卫气血受到邪气损伤,致使瘀血内留,出现皮肤粗糙如鱼鳞状,两眼周围呈黯黑色等症状。治法宜缓消瘀血,调补体虚,用大黄?虫丸治疗。
大黄?虫丸方(肌肤甲错,干血劳,小腿胫骨外侧像鱼鳞一样掉皮。?虫即土鳖虫)
大黄十两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地黄十两干漆一两虻虫一升水蛭百枚蛴螬一升?虫半升
右十二昧,末之,炼蜜和丸,如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女劳,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其腹胀如水状,大便溏而黑,胸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
如果膀胱拘急,少腹胀满,全身发黄,额头色黑,足心发热,这是得了黑疸病。如果腹部胀满如有水一样,大便必然是黑色,时常溏泄,这是女劳病,不是水气病。腹部胀满的,治疗困难。用硝石矾石散治疗。
硝石矾石散方
硝石(熬黄)矾石(烧)各等兮
右二味,为散,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大便黑,小便黄,是其候也。
白话注解说明
本人是民间中医爱好者,在学习中医经典中发现《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非常好的一个珍贵版本。南阳医圣祠里的镇馆之宝就是白云阁《伤寒杂病论》(与桂林古本出自于同个版本)。这本书是张仲景第46世孙张绍祖贡献出来的家传第十二稿《伤寒杂病论》。但学术界关于它的争论很多,所以关于它的注解基本上找不到,没名门大家对这本书进行系统的注解。对于没有一定医学基础和古汉语基础的初学者来说,确实晦涩难懂。为此,本人就对这本书进行一个简单的白话文注解,以帮助现代自学中医者理解古文。本次以段译的形式,一段原文,一段译文,对于处方部分没有做注解。本次白话文注解,首先以网上流行容易查到的宋版《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译文为主要参考对象。两本书都没有的内容,则由郑州民间中医爱好者刘建军(
故乡的云)完成白话文注解工作。书中带有“[译文]”标记和“()”括号内的内容,均为刘建军所写。整本书在注解过程中,参考了《南阳林山注解·白云阁·伤寒杂病论》、倪海厦注解《人纪·伤寒论·金匮要略》和黄竹斋《伤寒杂病论会通》;六气主客等部分,参考了钱婷婷《黄帝内经·素问》的译文。在此对参考过的网站、文献和提供帮助的前辈表示感谢。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亦可将错误之处指出,让我们在后续工作中进一步完善。本资料可以自由传播,但不得用于商业用途!邮箱: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