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扯淡
平时我总是丢三落四,家人老是说我,但我不认为自己记性差,更不是健忘,个人分析多是因为学医嘛,要记太多东西,特别是我们学中医的,不但要学中医,还得学西医,本身又天资比较愚钝,自然会保护性的选择遗忘一些觉得并不重要的东西。
我把我们的大脑比喻成一个手机,内存(脑容量)是固定的,运行内存(智力)也是固定的,为了让手机(大脑)更流畅,必然得删除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当然每个人的大脑是有区别的,有苹果手机级别的,自然就有山寨级别的,我大概就是比山寨机好那么一点点的级别,所以有自知之明的我就选择做最为单纯的事情了。
健忘的中医认识
健忘是由于脑力衰弱,记忆力减退,遇事善忘的一种病证。古医籍称为“喜忘”或“健忘”或“善忘”。它与生性迟钝天资不足者不同。历代医家认为本病与心脾肾有关。盖心脾主气血,肾主精髓,思虑过度,伤及心脾,则阴血损耗。房事不节,精亏髓减,则脑失所养,皆能令人健忘,老年神衰(脑萎缩)也多有此证。健忘与睡眠障碍常常并见,二者在病因证治方面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健忘的治疗原则一般以养心血,补脾肾为主。
读书丸
今天要说的读书丸就是针对的是因饮食劳倦导致心脾肾受损引起的健忘,读书丸来自于《医统》卷50,主治:健忘。
原方:人参、远志、石菖蒲、菟丝子、生地黄、地骨皮、五味子、酸枣仁、当归、川芎各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枣汤送下。
还有一个版本的读书丸见于《准绳·类方》卷五:石菖蒲1两,菟丝子(酒煮)1两,远志1两,地骨皮两,生地黄1两,五味子1两,川芎1两。上为末,薄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健忘。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临卧白汤送下。《医统》方较《准绳·类方》方多了人参、酸枣仁、当归三味益气养血安神之品,适用于心脾气血两虚,睡眠欠佳,兼肾气不足之证。
当然,个人觉得读书丸解决的是以后天虚损为主的健忘,有是证用是方,但如果是先天的天资问题只能说:也可以试试,。
子时的阳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tongziawt.com/wtztx/10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