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天,是农历的九月初九,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易经》中,把九定为一个阳数,是最大的阳数,两个九相逢,就是重阳。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很多关于重阳节的诗句,他们各具风格,在诗词中熠熠闪光。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思乡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的这首诗,是重阳节诗词里最著名的一首。被选入了小学语文课本,这么多年来,一直被人吟诵,尤其是到了合家团聚的时候,旅居外地的人们,总是用这首诗来表达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
从这首诗里,我们还可以看出,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时节,登高望远,令人心旷神怡。在重阳节这天,亲人们一起登高避灾,诗中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就是王维的亲人们一起的活动。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田园诗《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的诗,充满了田园风光。对于快节奏的现代人来说,这种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神往。
谈得来的老朋友,简单的农家饭,在绿树成荫,青山怀抱中,畅快地交谈喝酒。打开窗户,场圃上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面对茂盛的庄稼,谈论今年的收成,又有了几分向往与期待。
人与自然如此和谐美妙,再次相约,重阳节再来一起喝酒赏菊,那是很期待的事情。
一首和重阳节有关的婉约派宋词《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宋词,始终被一种凄凉的气氛包围,是才女李清照在丈夫外出之后写的。
因为丈夫外出,她独守空房,本来秋高气爽的天气,在她的笔下,成了灰蒙蒙的薄雾浓云。可见心情不好,天气也不会好。
本来重阳佳节,亲人团聚之日,半夜凉意却透入枕席,和当初的温馨是完全不同的。这里不仅仅是天气转凉,丈夫不在的孤寂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的。
重阳节,独自喝酒赏菊,却成了借酒浇愁,却愁上加愁。晚来的秋风,西风中的瘦菊,孓孓独立的女子,使得这个节日让人倍感凄凉。
伤时忧国的悲壮七律《九日重阳独酌杯中酒》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这是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沿袭了杜甫诗歌的一贯风格,忧国忧民。杜甫遭遇战乱,客居夔洲,本来佳节重阳合家团聚,自己一个人就是想喝酒,也只能是独饮。
何况年老多病的他,此刻已经戒酒了。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既然不能饮酒,也就无须赏菊了一个老人,一个病人,不能喝酒,无心赏菊。
独自一个人的重阳节,只能是感叹,希望白雁能带来故国家园的消息,弟弟妹妹的音信皆无,都是由于“干戈”,战乱逼命,连年发生,佳节不象佳节,重阳更没有重阳的味道。
高中语文课本中充满豪情的《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首词是现代词中描写秋天描写重阳的佳作,格局大,充满了豪情壮志。人生易老韶华易逝,但是宇宙永恒,有情怀的有豪情的人会只争朝夕。
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奋斗不止。
和一般诗词中的悲秋不同,这里的秋天,让我们看到了春天的明媚,看到的是振奋,是希望。意境壮阔绚丽,是大手笔,大格局。
同样是重阳节,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感受,写出来自然是不同的风格,带给我们是更多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