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关于重阳的记载,民间有重阳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吃重阳糕等习俗。
一、重阳节为什么又叫老人节?
“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故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古人认为,自然季节的变化与人的生命过程是对应的,这个季节万物凋零,与老年人体力衰竭相对应;再加上气温急剧下降,老年人在这个季节容易生病。所以在这一天,老年人要通过登高、饮菊花酒等方式来祈求健康长寿,重阳节自然而然被赋予了“久寿”的含义。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与传统习俗巧妙地结合起来,从此以后,重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我们在问候的时候要说“重阳节安康”,千万不能说“重阳节快乐”。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重阳节提醒着我们时刻不忘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我们能做的有哪些呢?
二、孝敬父母的四个层次,你能做到几个?
1、第一个层次:孝其慧。尊重父母的智慧,将父母给我们的忠告、建议当作行动的原则,将父母带给我们优良家风传承下去,让家族一团和气、兴旺发达,这是孝敬父母的最高层次。
2、第二个层次:孝其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我们的父母也曾有梦想。回家问一问,咱的父母年轻时有什么爱好?现在有什么没有实现的愿望?真孝顺就帮父母一把,这会真正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
3、第三个层次:孝其心。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我们首先要照顾好自己,不让父母担心;还要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学业和事业,成为父母的骄傲;更要照顾父母的“心情”,抽空多回家看看,陪他们聊聊天,给他们洗洗脚、捶捶背,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让他们从内心里感觉到“老有所依”。
4、第四个层次:孝其身。如果我们没办法做到“孝其慧”、“孝其志”,我们可以“孝其心”。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时刻守护在父母的身旁,连“孝其心”都难以实现,至少还可以“孝其身”,去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tongziawt.com/wtztx/12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