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阳节 > 重阳节历史渊源 > 正文 > 正文

节日,是人类将时间文明化中国经济网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6/26 11:42:32

原标题:节日,是人类将时间“文明化”。观察不同节日,能从里边看到价值观、伦理道德和行为准则等“文明的印痕”——

节日的“感情”

7月21日公安部消息,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年起,将每年1月10日设立为“中国人民警察节”。

警察节、教师节,春节、中秋节……中国现在有多少节日?这些节日类型是怎样的?

节日的类型

关于节日,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乌丙安在《中国民俗学》一书中这样定义:节日是“一年当中由种种传承线路形成的固定的或不完全固定的活动时间,以开展有特定主题的约定俗成的社会活动日”。这个定义比较宽泛,意味着节日涵义伸展性很强。

目前我国的节日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类:职业性节日。这类节日主要是国家出面设立的,照顾到某些职业的特殊性。除了国家新设立的警察节,还有教师节、记者节、医师节、护士节等。这些设节职业的共同特点是,属于社会公共岗位,不畏艰险、甘于奉献,辛苦度较高。

国际性节日。我国的国际性节日主要有五一国际劳动节、三八国际妇女节、六一国际儿童节。护士节,则既属于职业性节日,又属于国际性节日;传统节日。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这其中包括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等大节,也包括腊八节、重阳节、二月二(春耕节)等“小节”。

国家性和政治性节日。我国的国家性和政治性节日主要包括: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五四青年节。作为与新中国缔造密切相关的节日,这在我国政治文化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比如,国庆节是国家的一种象征,作为一种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承载了反映我们这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功能,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出现,反映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以国内不同民族而论,我国节日的多样性更不胜枚举。我国56个主要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节日。比如,蒙古族有旧历新年、祖鲁节、祭敖包、打鬃节、那达慕、马奶节等,傣族的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壮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三月三歌会、男人节、陇端节等。

我国重视节日文化的保护,早在年5月,国务院就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七夕节等六个传统节日位列其中,国务院还专门出台《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传统向现代转换

我国节日类型丰富多样,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有与时俱进的现代特征。

一是传统节日体现出强烈的农耕时令特征。有一种观点认为,按照乌丙安的定义,以岁时来划分,我国二十四个节气也是一种节日,当然“节气”二字,除了“节点、节日”之意,还有气候、物候变化的意思,但毫无疑问,二十四个节气本身有“节庆”的特点,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二十四个节气不但是指导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指针”,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基本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进行的。

山东大学王加华教授是《二十四节气——光阴的习俗与故事》的作者,他表示:“二十四个节气具有实用性、节点性与生活化等几个方面的特点。二十四节气在民众社会生活中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内涵,如变身为节日,有丰富多彩的节令活动,产生了诸多有特色的饮食习俗等,与民众的娱乐、饮食、仪式活动、身体养生等紧密相关,深深融入了人们生活之中。实用性与节点性、事件化与生活化,可以说是理解二十四节气特点的关键。”

二是传统节日在保留“家国”内涵的同时,体现出时代变化特点。比如,春节一些具体的习俗,就体现出家庭团圆的诉求。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刘铁梁发现:在山东沂蒙山地区,崇祀灶神的传统还有所保留,在腊月二十四晚上,人们会将旧的灶君老爷画揭下来烧掉,并于大年三十贴上新的一幅。

但传统节日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也体现出新变化。比如在城镇化过程中,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人口大量增加,春节期间就形成了千军万马回家赶路的壮观景象,这特别能够体现出城乡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年味儿”,急于归家的深刻感受,既是传统的又是现实的;再如在高科技和信息产业深入影响日常生活的今天,人们不得不接受层出不穷的新工具、新技术,拜年从电话到短信再到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tongziawt.com/wtztx/129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重阳节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