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梧桐子 > 梧桐子特性 > 正文 > 正文

每天学一味中药,麦芽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29 12:37:32
北京中科程少为 http://m.39.net/news/a_8231879.html
别名

麦蘖、大麦毛、大麦芽、大麦蘖。

植物形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60~厘米。秆直立,光滑。叶鞘先端两侧具弯曲钩状的叶耳;叶舌小,长1~2毫米,膜质;叶片长披针形或带形,上面粗糙,下面较平滑。穗状花序长4~10厘米,每节生3枚结实小穗;颖线形,无脉,长8~14毫米,顶端延伸成8~14毫米的芒;内稃与外稃等长。颖果腹面具纵沟,成熟后与黏体粘着不易脱粒。

分布范围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5~6月果成熟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脱粒,扬净。炮制:取净大麦,用清水浸泡3~4小时,捞出,置能排水的容器内,盖好,每日淋水2~3次,保持湿润,至芽长2~3毫米时,取出,干燥炒麦芽:取净麦芽置锅内,文火炒至表面深黄色,偶有焦斑时,取出放凉;焦麦芽:同上法炒至焦黄色,有爆声,取出放凉。药材性状

梭形,长8~12毫米,直径3~4毫米。表面淡黄色,背面为外稃包围,具5脉;腹面为内稃包围。除去内外稃后,腹面有1条纵沟;基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及须根,幼芽长披针状条形,长约0.5厘米。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质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微甘。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归脾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

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属消食药。

临床应用

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生麦芽健脾和胃通乳,用于脾虚食少、乳汁郁积;炒麦芽行气消食回乳,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焦麦芽消食化滞,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健胃消食、疏肝和胃宜生用;回乳生用、炒用均可;止泻多炒用。内服:煎汤,用量10~12克,或研末冲服;回乳炒用,用量60克。

药理研究

具有助消化作用,对胃酸与胃蛋白酶的分泌似有轻度促进作用;降低家兔及正常人血糖;对哺乳期乳腺分泌具有抑乳和催乳双向的作用;能增强豚鼠子宫的紧张和运动,扩张支气管痉挛;有降低血脂、护肝及对放射的防护作用;对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麦芽含淀粉酶、转化糖酶、酯酶、氧化酶、催化酶、纤维二糖酶、龙胆二糖酶、地衣聚糖酶、苦杏仁酶、过氧化异构酶等多种酶。还含大麦芽碱、大麦芽胍碱A、B及葡萄糖苷、禾草碱。又含腺嘌呤,胆碱,甜菜碱,卵磷脂,氨基酸,维生素B、D、E,蔗糖等。另含Q-生育醌、α-生育酚、叶绿醌、白栝楼碱。

使用禁忌

孕妇、无积滞者慎服,妇女哺乳期禁用。

配伍药方

①快膈进食:麦芽克,神曲60克,白术、橘皮各30克。为末,蒸饼丸梧桐子大。每人参汤下三五十丸。(《纲目》)

  ②治小儿疳,百药不疗:大麦芽(炒)、神曲(炒)、芜荑(炒)、黄连(去须)。上等分为末,以猪胆蒸熟取汁,和宿蒸饼研如薄糊,然后入药拌匀,丸如麻子大,量儿大小加减,空心米饮下二十粒,临时增减,小儿无时,日三五服。(《叶氏录验方》消疳丸)

  ③治饱食便卧,得谷劳病,令人四肢烦重,昏昏欲卧,食毕辄甚:大麦芽一升,椒30克(并熬),干姜90克。捣末,每服方寸匕,日三四服。(《肘后方》)

  ④治产后发热,乳汁不通,无子当消者:麦芽(炒)60克。研细末,清汤调下,作四服。(《丹溪心法》)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

版权声名:本文注重分享,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当,可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tongziawt.com/wtztx/8960.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梧桐子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