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梧桐子 > 梧桐子特性 > 正文 > 正文

岐黄专论缩砂仁黑大豆效用奇观第3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16 16:14:12

药效奇观

缩砂仁、黑大豆效用奇观

张树生

谨将《百药效用奇观》一书献给海内外热爱中医的朋友们!

中国中医科学院

张树生

缩砂仁主上气咳嗽

缩砂仁,味辛,性温。功效行气调中,和胃醒脾。临床常用于腹痛痞胀,胃呆食滞,噎膈呕吐,妊娠恶阻,寒泻冷痢,胎动不安。沈则施曰:砂仁温辛香散,止呕通膈,达上气也;安胎消胀,达中气也;止泻痢、定奔豚,达下气也。此外,《本草拾遗》:“主上气咳嗽”,今遇斯症者,多不用此,余故阐此奇用。

肺病咳逆。寒邪郁肺,气不得舒,则咳逆。砂仁味辛温,益肺散寒,下气降逆,故主之。正如《本草求真》所云:“入肺则于咳嗽上气克理。”清升浊降,全赖脾之枢纽,脾气滞塞,升降反常,浊气犯肺亦病咳逆。缩砂性温而芬香入脾,为醒脾之要药,和中之正品,达脾阳而化水谷,调滞气复升降之职,清浊得位,于痰饮咳逆甚妙。若肾虚,寒气奔逆,气不归元,均致上气咳逆,缩砂仁辛能润肾,温能暖肾,虽能温升,而开泄下降是其本色,气下则气得归元。故《本草经疏》云:“若肾虚,气不归元,非此为向导不济”。肝气郁滞,横逆侮肺,亦令人咳逆,砂仁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舒达肝胆不顺不平之气,故亦主之。

临证用方举隅:

1.人参诃子丸(出《和剂方》)治大人小儿上隔热,或伤风或冷搏於肺经,语声不出,痰涎不利,咳嗽喘急,日夜不止,咯唾稠粘。

缩砂仁诃子(去核)霍香(去梗)龙脑薄荷叶各一两百药煎葛粉各八两甘草五两乌梅肉三两

上为末,面糊为丸,每服一二丸,含化咽津,食后临卧(《普济方》)

2.又方(出《百一选方》)治远年痰饮,发作有时,诸药未效者。

丁香枳壳(麸炒黄)木香各二钱半、半夏(汤洗七次)缩砂仁陈皮(去白)白茯苓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煎八分,食前煎热服,可断根。(载《普济方》)

此外,《直指方》宁嗽汤治疗诸嗽,补肺汤治肺虚,气乏久嗽。《德生堂》加味二陈汤治远年近日,气虚咳嗽,喘逆呕吐,不得安眠,甚危困著,皆使用有缩砂仁,取其主上气咳嗽。

验案举例:

吕十四孺人,怒气后寒热咳嗽,食少淋泄,缩砂、甘草三分,人参五分,白术钱半,连翘、陈皮、茯苓一錢,姜二片,同煎。(《续名医类案》)

按:脾、肺为逆气所犯,肝木乘脾、侮肺,总以行气调中,斡旋枢机为治。妙哉!砂仁和中醒脾要药,于痰饮咳逆甚妙,亦为暖肾之品,于泄下颇佳;且又舒达肝胆之逆气,于寒热咳嗽,淋症殊功。切病,切证,用之妙也。

黑大豆治消渴、黄疸、浮肿

黑大豆,味甘,平。功能活血,利水,祛风,解毒。治疗水肿臌胀,淋沥,遗尿;风痹筋挛,产后风痉;痈疮肿毒等症。此外,本品善治消渴、黄疸、浮肿,人多对此未能重视,故再扬斯用。

消渴,是以三多为主症的疾病。多饮,饮亦不解渴;多食,食亦善饥;多尿,小便反多。虽有上、中、下消之分,然多与肺燥,胃热脾虚,肾水不能上济等有关。黑大豆色黑味咸入肾,甘平善补,煮汁饮生津止渴,滋肾润燥。且水能制火,肺金不燥,故主之。消渴每兼疮疖,黑大豆又能解毒活血,亦可愈之。

黄疸,多由瘀、毒、湿阻滞。瘀则损肝,疏泄失职;湿则损脾,脾不健运,毒则兼损少阴,尿少赤。黑大豆善补善泻,活血消瘀,利水去湿,又能解毒,故为治黄疸、浮肿。

临证用方举隅:

1.竹龙散(出《三因方》)治消渴。

五灵脂黑豆(生去皮)各半两

上为散。每服二钱,煎冬瓜汤调下,无冬瓜即用冬瓜苗叶子煎汤俱可。一日二服,小渴只一服差,渴定后,不可服热药,唯宜服八味丸,仍更宜用五味子代附子。(《普济方》)

2.治消渴得效。(出《肘后方》)

上取乌豆置牛胆中,阴干,百日吞之,即差。(《普济方》)

3.救活丸治肾虚消渴难治者。

天花粉大黑豆(炒)

上等分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黑豆百粒湯下。(《普济方》)

4.治心热劳黄,口干舌涩,皮肉面目俱黄,上气喘急,宜服此方。

黑豆一升(净拣以水四升煎取一升去豆)生地黄汁五合麦门冬汁三合蜜三两生藕汁三合栝萎根汁三合

上件药,并豆汁,以微火煎如膏,于瓷盒中盛,每服一茶匙,不计时候服。(《太平圣惠方》)

5.治久水腹肚如大鼓者方。

乌豆一斗,熬令香,勿令大热去皮为细末,筛下汤粥皆得服之,初服一合,稍加之。(《备急千金要方》)

6.治水蛊,偏身肿,楮枝汤方。

细楮枝十两(剉)黑豆一斗细桑枝十两(剉)

上件药,以水五斗,煎取一斗,去滓,别煎取三升,每服暖一小盏服之,日三四服。(《太平圣惠方》)

7.甘遂丸(出《圣惠方》)治卒身面浮肿,上气喘促。

甘遂半两(煨令微黄)蒜瓣半两(煨熟研)黑豆半两(炒熟)

上件药除蒜外,捣为细末,蒜并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木通汤下十丸,日二服。

8.治肠黄心中闷绝,肠内酸痛,状如刀刺,先烙大肠俞,次烙小肠俞、气海,如未瘥,宜服四味黄芩汤。(《圣济总录》)

黄芩(去黑心)当归各一两黑豆半合茅根半两

上细剉三服,每服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普济方》)

验案举例:

建炎初,有吴內翰女孙,发肿脐凸,无医者,吴检外台得此方,服之立效。用黑豆煮,皮干为末,米饮调下三钱。(《普济方》)

按:大豆补虚、祛瘀、利水,故能有效。治消渴、黄疸、水肿亦其长也。

原载:《百药效用奇观》(中医古籍出版社)

校核

包克新

回复“1”查阅

创刊词、征稿启事

长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tongziawt.com/wtztx/97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梧桐子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