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梧桐子 > 梧桐子性味 > 正文 > 正文

花椒用得好,小病小痛不来扰治蛀牙,防流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3/1 16:55:33

看过《神医喜来乐》的朋友大都记得这样一个情节:喜来乐仅用一粒花椒就解决了太监的牙疼病,受到慈禧的称赞。

为什么花椒有此神效呢?此法载于《本草纲目》附方中:“治虫牙疼痛,烧酒浸花椒频频漱之。”

中医说花椒

花椒是一个广布的品种,在我国东西南北部都有分布。但是四川产的花椒最地道,是道地药材。四川古有巴蜀之名,所以花椒常被称为蜀椒、川椒。四川出产的花椒色赤、肉厚、皮皱、味烈,又叫大红袍,这跟茶叶的大红袍可不是一回事,它是一味很好的中药。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蜀椒和秦椒分列了两个条目。蜀椒就是巴蜀的椒,是四川的特产。秦椒,指的是秦岭一带产的椒。现《中国药典》已将蜀椒和秦椒统一在了花椒项目下,概括它们功效为温中止痛、杀虫止痒。花椒的果皮、种子、叶和根都能入药。《本草纲目》的蜀椒项下,就写到花椒果皮为椒红,因为它的果皮色红,所以叫椒红。我们今天所说的花椒,就相当于《本草纲目》里的椒红,用果皮的部分,是常用的温里药。

花椒性味辛、温,归脾、胃、肾经,具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用于治疗中寒腹痛、寒湿吐泻、阴痒、湿疹、虫积腹痛、手足厥逆、烦闷吐蛔、牙痛等病症。《本草纲目》记载:椒,纯阳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气温以热。入肺散寒,治咳嗽;入脾除湿,治风寒湿痹,水肿泻痢;入右肾补火,治阳衰溲数,足弱,久痢诸症。《神农本草经》:“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在伤寒大家张仲景的经方“大建中汤”和“乌梅丸”都用到了花椒,用它来温中散寒。

笔者在跟随云南吴氏扶阳学术流派第四代传人吴文笛副主任医师临床跟师学习时,发现他最擅长用的扶阳药除附子、干姜、桂枝、肉桂外,就是花椒,经常用于升举三阴方和乌梅丸中,起到温中止痛、散寒燥湿的作用,往往患者都能效如桴鼓。别看它小小一粒虽不起眼,但却在中医上得到广泛的应用。除内服外,还可外用。

花椒怎么用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浸洗。1.蜀椒汤(《备急千金要方》):治产后心痛,此大寒冷所为者,蜀椒二合。2.大建中汤(《金匮要略》):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上下痛而上可触近,蜀椒三钱。3.椒梅汤(《增补百病固春》):治虫积腹痛,四肢冷,面白唇红,舌淡白;川椒三钱。4.治冷虫心痛方(《寿域神方》):川椒四两,炒出汗,酒一碗淋之,服酒。5.治飧泄丸(《普济方》):苍术二两,川椒一两,上为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温水下。6.治齿疼方(《圣惠方》):川椒一两(去目),捣罗为末,以好白面丸如皂角子大,烧令热,于所痛处咬之。7.治肾风囊痒方(《仁斋直指》):川椒,杏仁,研膏,涂掌心,合阴囊而卧。8.椒红丸(《圣济总录》):蜀椒,生地黄,上二味,先将地黄捣绞自然汁,铜器中煎至一升许,住火,候稀稠得所,即和前椒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酒下三十丸,治元藏伤惫,耳聋目暗。花椒的妙用

1.治牙痛:将花椒6克,陈醋毫升加水煎煮,再去掉花椒,喝入口中含漱。

2.腹痛:将花椒3克,干姜6克,香附12克加水煎服,每日两次。3.治蛀牙:将川椒9克于烧酒30毫升中浸泡10天,然后滤过去渣,用棉球蘸药酒,塞蛀孔内可止痛。

4.治顽癣:将川椒(去籽)25克,紫皮大蒜克研成泥,揉搓患处,每日1~2次,效果较好。

5.治妇女阴痒:将花椒、蛇床子各50克,藜芦25克,陈茶一撮,炒过的盐克加水煎煮,微温熏洗患处。6.治痢疾:将花椒9~12克,红糖15~20克加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一次。7.治受寒痛经:将花椒9~12克,生姜18~24克,大枣10~20枚加水毫升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8.治老年人病后腰酸腿软:将花椒50克,小茴香20克混合后上锅炒,再研成粉末,每日两次,每次3克,用温水服用。9.治蛔虫性肠梗阻:用麻油~克,置锅中煎熬,投入花椒15~20克,呈微焦即捞出弃去,待花椒油微温时一次服完。10.治胆道蛔虫病:用文火微炒30克花椒,9克乌梅,每日2~3次;或将花椒9~12克研成细粉,鸡蛋1~2个,用植物油炒熟后服用,每日2~3次。11.治鸡眼:取花椒3~5粒,大蒜一头,葱白10厘米长,共捣烂如泥,涂于卫生纸上,敷于患处,胶布固定,24小时取下,一般用药1~2次即愈。12.治脚癣:将花椒20克,食盐50克加水毫升煮沸,然后以文火煎15分钟,倒入洗脚盆熏蒸双脚。至水温稍降可再加一两次温水,接着泡洗25分钟左右。最后将脚用温水洗净。每晚睡前泡一次脚。3日为一个疗程,每一个疗程更换一次花椒和盐水,可止痒消炎。13.治神经性皮炎:取鲜花椒叶适量,放入冷水中煮沸,洗敷患处,每次30分钟左右,水凉可加温后再洗,每日2~3次。 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下面标题,查看详细内容

★宫廷美容·养生秘方!乌发、生发、去屑验方

★控糖食物表,每天吃饭前看看!很多人血糖不好就是因为……

★脾胃好不好,脸上见分晓!

★8种补气血补肝肾的中成药

★这10种习惯,最伤身体,务必远离!

★入冬后,头上这两处经常揉一揉,让你肾气凌人、气血通畅!

★央视又一主持人因癌去世!医生提醒:10大癌症早期征兆一定要重视!

★这种水果调血脂、化血瘀、强脾胃……搭配好了疗效更佳!

★冬天“最厉害”的绿叶菜,驱寒降脂、还是胃病克星!

★冬天睡前最后一件事......防心梗!

★9个粥方:温暖脾胃、补心养血,错过太可惜~

★全身“疾病特效穴”,专穴专用特效!

★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推荐几道八珍药膳

★一到冬天就口舌生疮,常吃这道“便宜菜”,帮你解决大问题!

★手是健康的镜子,10种常见病,从手上就能看出来!

★两味药,梦少了、睡得沉、睡得稳!

★羊肉、牛肉靠边站,它才是冬天最该吃的肉!男补肾女补血,老人补钙~

★为啥人老先老腿?知道这五个真相且行且珍“膝”

★饭后常做3个小动作,不给“血栓”留机会!

★来例假时,各种不舒服按这些穴位

★冬季脚后跟干裂,小腿长“鱼鳞“,真相不是皮肤缺水!病根在这里!

★中医不是“慢郎中”,这些穴位一分钟治病(收藏)

★反复“痒”别不重视!可能是大病发出的信号~

★9种被你嫌弃的重口味食物,在专家眼里都很营养

★肝癌早期,身体的三个变化看得见,别错过

★15个要命的细节,害死很多人!千万不能做啊……

★6个习惯加速大脑衰老,很多人却天天在做!教你3招化解!

★太突然!著名演员从确诊到离世仅一月!45岁后都要特别注意

★49岁心梗离世,医生叹息:他有三次救命机会,可惜都因为“无知”错过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tongziawt.com/wtzxw/10041.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梧桐子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