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阳节 > 重阳节气象变化 > 正文 > 正文

舌尖上的故事粉蒸肉重阳节给老人最好的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3/4 20:29:54
擅长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29160.html
我喜欢吃粉蒸肉,因为蒸肉粉裹着肉,不管是肥肉还是瘦肉,吃在嘴里都是香而不腻,下饭超级棒。而粉蒸肉又糯又香,是给家里老人做菜的首选之菜,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道老少皆宜的粉蒸肉是怎么来的吧.“粉蒸肉”旧时盛行于沔阳州(包括天门、洪湖、潜江、沔阳),素有“蒸菜之乡”之美誉,是著名的“沔阳三蒸”之一。而关于“沔阳三蒸”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沔阳三蒸”相传始自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的故事。当时,陈友谅从家乡沔阳率兵远征采石矶前夕,为了犒慰兵勇,鼓舞士气,令随军包厨按“征”字做一些家乡菜肴,寓意取得远征的胜利。聪明的厨师按“征”“蒸”同音不同字的意思做出了蒸鱼、蒸肉、蒸圆子。陈友谅的夫人罗氏又乘兴用现成青菜――商蒿洗净切断,用蒸鱼肉的米粉加入调料拌匀蒸熟,送上餐桌,众将士极喜食,赞不绝口。从此这一带的老百姓纷纷效法,在喜庆的日子里,也用“三蒸”作为大菜宴请宾客,流传至今。其实粉蒸肉的来历在各地都有不同的说法,上面的说法只是在湖北地区流行,在重庆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重庆粉蒸肉是重庆武隆乃至西南地区传统名吃之一。据传宋朝时武隆有个朱姓县官,此人贪污受贿,致使民不聊生,老百姓对他无可奈何。当时,衙门外一个饭馆的师傅体察民情,想出一种吃食叫“绳绑捆猪吃”,“猪”即暗讽“朱”的意思。他把猪肉切成片,剁成末,用薄面皮包住后缠上粉条,粉条即绳子,意为把“朱”绳捆索绑,剁成肉酱。消息传出,百姓心花怒放,都想去啃“朱”几口,出出心中闷气。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这家餐馆生意兴旺。一天,朱县官也来吃“绳绑”,饭馆师傅忙抓一把面撒在其上,盖上笼蒸。因为味香扑鼻,县官就问笼中是什么吃食,师傅说是蒸肉,馋得县官直流口水,大叫:“快快,把笼揭开,让老爷吃点蒸肉!”这次,朱县官吃了大半篦子蒸肉,之后又天天来吃。后来,他听说这蒸肉的暗喻之意后,一气死在衙门里。此后,蒸肉慢慢流传,成为重庆的独特小吃。其实不管那里的粉蒸肉,都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红白相间,嫩而不糜,米粉油润,五香味浓郁的特点。只是根据地区不同,烹饪方法的差异,可以偏辣,也可以偏甜,配料可以辅以香菇、老藕、南瓜、红薯等配菜。作为一道传统的待客名菜,粉蒸肉是重阳节做给老人吃的最佳选择哦.从美食中寻找故事从故事中品味人生各位小伙伴如果喜欢小编的舌尖上的故事系列的话,可以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tongziawt.com/wtzxw/114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重阳节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