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起看/?“水墨缘”
作为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和上海美术学院合作举办的重要学术项目,“水墨缘——近现代海派艺术大家系列展”呈现了独特而恢宏的学术视野,叙述海派艺术的“中国故事”。展览聚焦任伯年、吴昌硕、吴湖帆、黄宾虹、林风眠、刘海粟、吴大羽、倪贻德八位近现代名家及其代表作。
本期“艺起看”栏目带您走进“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吴昌硕,及其名作赏析。
吴昌硕
初名剑侯、俊,
又名俊卿,初字香补,后更字昌硕,
别署苍石、缶庐、苦铁等。
浙江省安吉县人。
晚清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
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
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
“清末海派四大家”。
吴昌硕
(—)
/
吴昌硕的艺术另辟蹊径、贵于创造,印初学浙派,继学吴让之,又出入秦、汉印,得益于“印从书出”和“印外求印”,善以石鼓文入印,将封泥、古陶、瓦砖、碑碣文字熔于一炉,印风苍厚淳朴,自成一派。
吴昌硕出生于安吉县鄣吴村的一个读书人家,十多岁时即嗜刻印,磨石奏刀,反复不已;父亲见他近于此道,加以指引,邈得门径,徭乐此不疲。二十九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到人文荟萃的杭州、苏州、上海等地去寻师访友,刻苦学艺。
吴昌硕《牡丹》
/
由于吴昌硕待人以诚,求知若渴,各地艺术界知名人士都很乐意和他交往。年,篆刻家叶品三、丁辅之、吴石潜、王福庵等聚于杭州西湖人倚楼,探讨治印艺术,发起创立一个研究金石篆刻的学术团体,定名为“西泠印社”,邀请吴昌硕参与其事。年重阳节印册正式成立,各地金石学者纷纷参加,公推他为社长。印社成立后,每当春秋佳日,举行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活动,吴昌硕必往参与。
吴昌硕善于向古人学习。他崇拜的是历代大写意画家,如陈淳、徐渭、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赵之谦等。吴昌硕对古人的学习和研究一直贯穿整个绘画生涯,但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体会,绘画也就出现不同的面貌。早期较稚嫩,带有较多临摹的痕迹,中期已初步将古法融于画中,晚期则更加成熟老练。在学习古人的同时,还受到同时期的任伯年、蒲华、杨见山、沈石友等人的影响。
吴昌硕《重阳画菊》
/
吴昌硕毕生从事艺术研究和创作,专心致志,数十年如一日。直到七八十岁的高年,还以读书、刻印、写字、绘画和吟诗作为日课,乐之不疲。年冬农历十一月初六,吴昌硕病逝于上海北山西路吉庆里的寓所。
下期预告
吴湖帆,江苏苏州人。初名翼燕,字遹骏,又名倩,号倩庵,署湖帆。室名梅景书屋、迢迢阁。
作为画家,早年与溥儒被称为“南吴北溥”,后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在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作为收藏家,与钱镜塘同称“鉴定双璧”。
“
温馨提示
所有来馆观众,包括同行者中的每一位且不论年龄,都必须持有绿色“随申码”及72小时内(从采样时间起算)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经在线预约后,方可进馆参观。
根据政府部门对场馆的防疫要求,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是一项必须要求,因此仅持有24小时内核酸采样证明的观众将谢绝入馆。
无智能手机的观众(包括老年人和儿童)请通过同行亲属展示“亲属随申码”。
责任编辑:张昊翀
上观号作者:中华艺术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