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有重阳节登高的习俗,而我们有重阳节祭牛神的习俗。
因为贵州山地众多,梯田梯土众多,耕种不易,耕牛就成了我们不可缺少的伙伴,许多人家把耕牛看作家庭的一员,可见耕牛在我们心中的地位。
当然,贵州民族众多,有的民族要新年或别的节日才祭牛神。
重阳节前一天,将刚丰收的糯米淘洗一下,用清水泡上,我们叫发米。
第二天一大早,把耕牛放出来,让它自由活动。
这一天,牛儿是不劳动的,再繁忙的农活都得放下,让牛儿尽情休息。
把耕牛安顿好,主人家就开始淘洗糯米,放在饭甑上蒸熟,然后放到碓窝里冲,直到打成糍粑。
注意,要特意打两个脸盆那么大的,中间留一个大孔,好像甜甜圈的样子,其余的做成巴掌大小。
讲究的人家,给牛儿洗刷干净,然后给它戴上大红花,把大糍粑(甜甜圈)给它套在两个牛角上,奉上新鲜的瓜果蔬菜草料(牛是吃素的),点上香、蜡、纸、烛。
感谢牛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感谢牛儿一年来的辛苦劳作。
完毕后还有奉上小点的糍粑,给牛儿吃。
贵州人把糍粑看到很重要,因为耕地有限,要在有限的耕地里挤出一点耕地来种糯谷,所以就显得弥足珍贵。
通常只有在重阳节和春节时才会打糍粑吃。
平常是没有机会吃糍粑的,除非有人家盖房上梁或者婚嫁。
现在自建房少了,又都是砖瓦房,不流行上梁啦。
而婚嫁的时候,要专门打像脸盆那么大的糍粑,送给接亲的师傅,象征车子的方向盘。又寓意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朋友们,你的家乡有些什么有趣的习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们写:“冬至节,我们把节气过成了节日”,感兴趣的朋友记得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tongziawt.com/wtzxw/12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