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简析。
这首儿歌按照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和人们的活动,充分展示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表达了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喜爱与敬重之情。
二、生字及笔画(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大街小巷:意思是城镇里的街道,形容都市里的各处地方。
先人:祖先(常指祖父辈以上的)。
祭扫:到墓前祭奠亡灵,并打扫坟墓。
乞巧: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称为乞巧。
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民间神话故事中的人物。织女是天帝的孙女,与牛郎结合后,不再给天帝织云锦,天帝用天河将他们隔开,只准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会时喜鹊在银河上给他们搭桥,称为鹊桥。现多比喻长期分居两地的夫妻。
重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登高:重阳节登山的习俗。
团圆:团圆指的是一家人全部在一起。
五、近义词。
大街小巷——街头巷尾,先人——祖先、团圆——团聚、转眼——瞬间。
六、反义词。
先人——后人、热闹——冷清、欢笑——痛哭、团圆——分离。
七、多音字。
重:
[zhòng]重要、体重。
[chóng]重复、重阳。
传:
[chuán]传统、传说。
[zhuàn]左传、自传。
八、练习。
1.给下列词语注音。
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转眼、团圆、热闹。
3.课内阅读。(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春节到,人欢笑,
贴(),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过端午,赛(),
粽香艾()满堂飘。
七()七,来乞巧,
牛郎()会鹊桥,
过(),吃月饼,
十五圆月()。
1.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人们通过()()()()等方式来欢度中国年。
2.端午节人们()()(),传说为了()。
3.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面的节日,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4.选做: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1)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2)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节日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