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梧桐子 > 梧桐子产地 > 正文 > 正文

药食同源科普系列镇咳良药川贝母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13 22:31:24
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36.html

川贝母

简介

川贝母,百合科贝母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可达50厘米。叶对生,叶片条形至条状披针形,花通常单朵,紫色至黄绿色,每花有叶状苞片,苞片狭长,花药近基着,蒴果长棱上有狭翅。5-7月开花,8-10月结果。

产地

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云南和四川,也见于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和山西,也分布于尼泊尔。通常生于林中、灌丛下、草地或河滩、山谷等湿地或岩缝中。

种植

土壤条件:适宜生长在-m的高寒山区的小灌木林下及草丛中,应选择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的砂质壤土栽培。

栽种方法:用种子和鳞茎繁殖。

①种子繁殖:种子成熟时胚尚处于原胚阶段,需用腐殖土或锯木末层积贮藏于室内,温度10-15℃进行后熟处理,保持一定温度,待种子有芽口时播种。坡地撒播,平地条播。

②鳞茎繁殖:在果实成熟后及时挖取,选鳞茎肥厚、无损伤的作种用,入选的种鳞茎在15℃以下通风良好的室内或荫棚下晾置1-2星期,待表面呈浅棕色后栽种。

要注意防旱、防洪涝、防溅泥污染、防虫害。需覆盖地面减少蒸发,适当施肥,及时除草,发现叶片等处被泥土污染,应及时冲洗。

食用价值

川贝茶饮:

1.枇杷川贝茶

鲜枇杷3枚、川贝3克、绿茶3克、蜂蜜10克;用枇杷、川贝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具有润肺、祛痰、止咳的功效,适宜于虚劳咳嗽、肺热咳嗽、急、慢性气管炎及老年性咳喘等症。

2.川贝茶

川贝母5克、绿茶3克;用毫升水煎煮川贝母至水沸后,冲泡绿茶饮用。

具有清肺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适宜于咳嗽痰多;肺痿;肺痈;喉痹;乳痈。

3.贝杏甘茶

川贝母3克、杏仁3克、甘草3克、花茶3克;用毫升水煎煮川贝母、杏仁、甘草至水沸后,冲泡花茶饮用。

具有润肺祛痰止咳的功效,适宜于肺热咳嗽多痰、咽中干。

食谱

1、川贝冰糖梨

川贝粉3克,大梨1个,冰糖6克;将梨去皮,挖去梨心,填入川贝粉、冰糖,蒸熟食之。

具有滋阴润肺止咳的功效,可用于阴虚咳嗽,干咳少痰,咳久不愈,伴形体消瘦、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等。

2、猪肺贝麻汤

川贝粉10克,麻黃2克,甘草5克,猪肺1个,水8碗,煮熟去药渣,一天分三次食用。

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可用于肺虚咳嗽者。

3、川贝鸡蛋蒸

川贝6克(研末),鸡蛋1枚;将鸡蛋敲一孔如花生仁大小,川贝末入于鸡蛋内,外用锡纸封闭,放在饭上蒸熟。每次吃1枚,每日2次。

适用于小儿百日咳痉咳期。

4、川贝蜜

川贝母15克,灸麻黄5克,桑白皮6克,葶苈子5克,蜂蜜适量;将川贝母、灸麻黄、桑白皮、葶苈子晒干或烘干后,一同放入碾槽内,碾成细末备用。需时用温热蜜糖水调匀服用即可。

具有宣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5、川贝江米梨

鸭梨2个约克,川贝母6克,江米克,熟猪油10克,白糖克,桂花卤3克,湿淀粉少许;将川贝母研成细未,鸭梨去皮去核,把川贝母装入梨内,放入碗中。江米淘洗干净,加清水匕展蒸烂后,加白糖、桂花卤和熟猪油并拌匀。

把拌好的江米饭放入盛梨的碗内,用油纸封住碗口,上展蒸烂(1小时),取下扣入盘中。再将锅中放入清水,加入白糖克,汤开后用调稀湿淀粉匀成流芡,浇在江米梨上即成。

具有滋阴润肺止咳的功效,适宜于虚劳咳嗽、肺热咳嗽、百日咳、急、慢性气管炎及老年性咳喘等症。

食用禁忌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

药用价值

性味:苦、甘,微寒。

归经: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1.治肺热咳嗽多痰,咽喉中干:贝母(去心)75克,甘草(炙)1.5克,杏仁(汤浸去皮、尖、炒)75克,捣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含化咽津。(《圣济总录》)

2.治伤风暴得咳嗽:贝母(安心)1.5克,款冬花、麻黄(去根节)、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各50克,甘草(炙锉)1.5克。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

3.治伤寒后暴嗽、喘急;欲成肺萎、劳嗽:贝母75克(煨令微黄)。桔梗50克(去芦头),甘草50克(炙微赤、锉),紫菀50克(洗去苗土),杏仁2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药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二十丸;如弹子大,绵襄一丸,含咽亦佳。(《圣惠方》)

4.治小儿咳嗽喘闷:贝母(去心,麸炒)半两,甘草(炙)一分。上二味捣罗为散,如二、三岁儿,每一钱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入牛黄末少许,食后温分二服,更量儿大小加减。(《圣济总录》)

5.治百日咳:川贝母五钱,黄郁金、葶苈子、桑白皮、白前、马兜铃各五分。共轧为极细末,备用。1.5~3岁,每次二分;4~7岁,每次五分;8~10岁,每次七分,均一日三次,温水调冲,小儿酌加白糖或蜜糖亦可。(《江苏中医》)

6.治久嗽咽嗌妨闷,咽痛咯血:贝母不以多少,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含化,日可三服。(《鸡峰普济方》贝母丸)

7.治肺痈肺萎:川贝一两,天竺黄、硼砂各一钱,文蛤五分(醋炒)。为末,以枇杷叶刷净蜜炙,熬膏作丸,芡实大,噙咽之。(《医级》)

8.治吐血衄血,或发或止,皆心藏积热所致:贝母一两(炮令黄)。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温浆调下二钱。(《圣惠方》)

9.治忧郁不伸,胸膈不宽:贝母去心,姜汁炒研,姜汁面糊丸,每次七十丸。(《集效方》)

10.化痰降气,止咳解郁,消食除胀:贝母(去心)一两,姜制厚朴半两。蜜丸梧子大,每白汤下五十丸。(《卫生杂兴》)

图片、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侵删)

策划/高彩兰殷佩浩

审校/殷佩浩

责任编辑/王海静

往期精彩

1.药食同源系列科普—保温杯里泡枸杞

2.药食同源系列科普—野百合也有春天

3.药食同源系列科普—树上开的黑色花:木耳

长按识别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tongziawt.com/wtzcd/58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梧桐子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