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咳嗽或称咳,《素问.咳论》专门论述咳嗽,并且提出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说法。或称咳嗽,则往往与上气并称,如《素问.五脏生成篇》称"咳嗽上气",《金匮要略》一书中,有时"咳嗽上气"连称,有时"痰饮咳嗽"连称。《金匮要略》、《汉代武威医简》又称"咳逆"、"咳逆上气"。可见汉代之前咳、咳嗽、咳逆同羲,并且咳嗽与上气(喘)、痰饮二者关系尤为密切,故往往连称。《诸病源候论》将咳嗽、上气、痰饮三者明确区分开来,各立专节论述,其中"咳嗽病诸侯.凡十五论"指出"咳嗽者,肺感于寒,微者则成咳嗽也。"若感于温热之邪者,另立"时气咳嗽候"、"温病咳嗽候"讨论。若为内伤所致者,则有"虚劳咳嗽候"。《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谓:"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临床咳、嗽、咳嗽三者实无区分之必要,可统称之为咳嗽。咳嗽为肺部痰患的临床表现,若痰饮咳嗽则多为肺脾二脏病证,若咳嗽上气则多为肺肾二脏病证(上气与痰饮可参见气喘、咳痰倏的论述)。
常见证候???
风寒束表咳嗽:症见咳嗽,鼻塞流清涕,喉痒声重,痰稀色自,头痛发热,恶寒或恶风,骨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风热袭肺咳嗽:症见咳嗽不爽,痰黄或黄白而稠。口干,咽痛,头痛,鼻塞,身热恶风有汗,或微恶风寒,舌苔薄黄,脉浮数。
燥邪伤肺咳嗽:症见咳嗽,痰少黏稠难出,或痰中带血丝,或干咳无痰,咳甚则胸痛,鼻燥咽干,或咽喉痒痛,形寒身热,舌尖红、苔黄,脉浮数或细数。
暑湿咳嗽:症见咳嗽,痰多而稠。胸闷、身热,汗多不解,头胀,口渴不多饮,心烦面赤,溲短而黄,舌苔薄黄质红,脉濡数。若暑多于湿,则咳声清高,身热面赤,心烦。舌红、脉数。
肺热咳嗽:症见咳而气喘,痰黄稠,甚或痰中带血、口鼻气热,口苦咽干,或觉咽痛,或胸痛胸闷,舌苔黄,脉弦数。
肺燥咳嗽:症见干咳无痰,咳引胸痛,声音嘶哑,鼻燥咽干、舌质红、苔薄而干,脉细略数。
痰湿咳嗽:症见咳嗽,痰多色白,痰出即咳止,伴胸脘胀闷,饮食减少;或有恶心呕吐,或见面肿。舌苔白腻,脉濡滑。
脾虚咳嗽:症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咳出,面白微肿,少气体倦,怕冷,脘部闷胀,食欲不振,口淡。舌苔薄白,脉细。
肺气虚咳嗽:症见咳嗽,气短,痰清稀薄。面色晃光,动则汗出,易感外邪,舌质淡嫩、苔薄白,脉虚无力。
肺阴虚咳嗽:症见久咳不止,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丝,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或咳声嘶哑。若阴虚火旺者,可见潮热,盗汗,少气,胸部隐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肾阳虚咳嗽:症见咳嗽,痰清稀呈泡沫状,咳甚则遗溺,气短,劳累则加重。面白微肿,或肢体浮肿。苔白质淡,脉沉细。
肝火犯肺咳嗽:症见咳嗽气逆,痰出不爽,或如梅核,或如败絮难以咳出。咳时面红并引及胁痛。咽喉干燥,烦躁易怒。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弦数。
顺气消食化痰丸(沙图穆苏)???酒食生痰。 (《瑞竹堂》) 顺气消食化痰丸???青陈星夏菔苏攒① 曲麦山楂葛杏附???蒸饼为糊姜汁抟② ①攒:攒cuan,音窜,聚在一起。 ②抟:抟tuan~,音团,把东西揉成球状。 胆星半夏各一斤(各g)青皮陈皮生莱菔子炒苏子炒神炒麦芽炒山楂杏仁制香附各一两(各30g)。 研细末,用姜汁和蒸饼煮糊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9g)。 消食化痰,通顺气机。 酒湿食积生痰。症见痰多而粘,胸膈胀闷,早晨咳嗽等。 :酒食生痰为本方主证,方用胆星、半夏燥湿化痰为君。臣以苏子、莱脓子、杏仁降气,青皮、陈皮、制香
附行气。佐以葛根、神曲解酒,山楂、麦芽消食。使湿去食消,痰除气顺,诸症自消。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