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其得名乃是日月之数皆为九,九为阳数,故称重阳。
论资历,重阳节比清明节、中秋节还要古老,唐代已跻身于国家的四大节日。
祈求健康长寿是重阳节的一个重要内容,这跟中华民族的敬老传统十分契合。
寿星老早在周代,政府就有敬养老人的制度。《周礼》中规定,罗氏的职责之一就是仲春捕鸟,将补得的斑鸠鸟献给天子,天子将斑鸠赐给“国老”(年老退休的朝廷官员)。
据说,斑鸠吃任何食物都不会被噎住,赐予斑鸠就是希望老人能吃好喝好,身体健康。
另外,“鸠”与“久”谐音,用斑鸠也是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汉画像石——老人持鸠杖图到了汉代,敬老的制度发扬光大,根据《后汉书》记载,凡居民年龄达到七十岁的,政府授予王仗,送上糜粥。八九十岁的老人有更多的赏赐。王仗长九尺,杖头雕有斑鸠的形状,是政府授予老人的权益凭证,相当于今天的老年证。
从甘肃武威磨嘴子出土的汉代木简《王杖诏书令》可知,持有王杖的老人可自由出入官府,见了官员不用行“趋”礼(小步跑),外出可以走驰道,做买卖享受减免租税的优待。
《王杖诏书令》到了唐代,更是将敬老护老的行动发扬光大,重阳节并定为国家四大节日之一。由于重阳节的意义非同小可,唐代伟大诗人王维才能咏叹出著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秋游是重阳节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重阳登高兴起于东汉,古人认为,高山与天最近,可以得到天神的护佑,山上还可以捡拾到令人长寿的药材,喝到甘甜清新的泉水,甚至可以得道成仙,长生不老。
山既然有如此大的诱惑力和能量,登山自然可以消除灾厄,获得上天的加持。
重阳图在今天看来,登山有助于活动肢体,呼吸新鲜空气,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对于高节奏焦虑环绕的都市白领,扶老携幼,爬爬山,唠唠嗑,无疑不是营造和谐氛围的家庭活动。
有了玩的,吃的自然不能拉下。进入重阳,陶渊明的最爱“菊花”开始闪亮登场,作为重阳节花朵中的主角,围绕菊花展开的一些列活动,包括吃的活动也曾出不穷。
菊花会东汉《四民月令》中提到“九月九日可采菊花”。
曹丕在重阳节时曾送给钟繇一束菊花。
三国的钟会在《菊花赋》中记载,菊花盛开的时节,美女们纷纷外出赏菊。
盆菊幽赏图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为重阳节留下了登高落帽的佳话,陶渊明菊丛醉酒的韵事也令后人神往。
渊明赏菊古有服食菊花返老还童的传说,《列仙传》记载有个叫文宾的人,娶过好几个妻子,每个妻子跟他过上十几年就被休。有个被休的妻子九十多岁了,一次看到文宾时见他还是那么年轻,便向他请教养生之道,文宾就让她服食菊花等植物,结果这位老太太又变年轻了,又活了一百多年。
钟会在《菊花赋》中,概括了菊花的五种美德:
圆花高悬,准天极也;
纯黄不杂,后土色也;
早植晚登,君子德也;
冒霜吐颖,象劲直也;
流中轻体,神仙食也。
菊花花朵是圆形的,象征着天;花色是黄色的,象征着地;春天栽种,晚秋开花,不与繁花争艳,有君子之德;冒严寒吐蕊,生性坚强耿直;可以用来泡酒,是长寿食品。
重阳菊花菊花这么好,要说当今赏菊、品菊,最佳的选择莫过于河南开封的菊展。开封把菊花定为市花,每年十月下旬开始举办菊花会,吃菊花宴,甚至有菊花馅的灌汤包,真是应有尽有,层出不穷。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个敬老护老的重阳节,让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孝敬自己的父母亲人开始,带他们登高望远,赏菊品菊,在这个天地交融的活动中,尊敬爱护天下所有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