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罢九日山,返程时间尚早,继续前往附近的紫帽山登高。
虽然仅仅距离十几公里,紫帽山却属于晋江的地界了。山位于泉州晋江市紫帽镇,与清源山、朋山、罗裳山号称"泉州四大山"。海拔.8米,因常有紫云覆顶,故名。山上花木茂盛,清幽恬静,自古有"紫帽凌霄"之誉,为泉州十景之一。自唐以来,即是著名的旅游风景胜地。重阳节刚过,来登这高耸入云的紫帽山,也正符合重阳登高的习俗。
紫帽山风景名胜区是泉州市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面积8.8平方公里。紫帽山钟灵毓秀,景色绮丽,为泉州的一大名山。前些年于山顶修建的气象台巍然高耸,数十里外皆可望见,已然成为紫帽山的标志。由于开发得早,紫帽山向来是当地人登高揽胜的首选之处,虽然登山路径甚是陡峭,然而当日山顶的观光长廊却摆满了茶座食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停车场更是一位难求,在疫情影响下还能如此人气火爆,实属难得。
唐时,山上有金粟洞,元德真人居此修真。据传,山上原有"金粟之洞"四字,为宋宁宗避居此地时手书。现山上尚有宋、明、清石刻18方。山中金粟洞、古玄寺、古元室、妙峰院等是唐宋明清历代名人道士的读书修炼之处。保福寺、安福寺、普照寺、五塔岩等都留有历代先贤的佛雕摩崖石刻等印迹。经过近年来重修扩建,山中的庙宇已经巍然颇具规模,香火鼎盛。
气象台雄踞山巅,然而金粟洞背后的山峦似乎更加高峻。从登山步道艰难上行,山巅危岩累累,草木幽深,山顶还有补陀岩小庙。补陀岩四周,巨石堆磊,摩崖石刻错杂分布,只是年深月久缺乏养护,大多已被荒烟蔓草所掩盖,模糊不易辨识。
补陀岩之上,分为两个相对的山头,左侧怪石嶙峋,上有天湖岩、沧云亭,地形逼仄,却是紫帽山的海拔制高点。登临其上,泉州城乡风物、山川田野尽收眼底。
清源之奇以石,紫帽之秀以峰,王十朋诗句有"清源水接南溟,紫帽山齐泰岳乔"。泉州才子陈紫峰也有"清来源水寒生北,紫染帽峰秀出南"。紫帽山是历代诗人名士卜居旅游胜地,如唐末诗人徐寅、北宋道家白玉蟾、元代诗人龚丙、明代理学家陈紫峰、清朝诸葛璐都留下有关于紫帽山的诗词佳作。
右侧山头则地势平旷,为天然观景平台,著名的凌霄塔就矗立其上。凌霄塔始建于明嘉靖初,系晋江知县钱梗建,为泉州港航标,清乾隆丙午(年)台湾进士庄文进重建,50年代毁,80年代重建。系花岗岩角石砌筑为五层六角实心石塔,层层收缩,塔刹为葫芦状,塔基旁有记载庄文进重建凌霄塔摩崖石刻一方。
在广袤的晋江平野上,紫帽山孤峰独耸,高入云霄。立于凌霄塔下,海气翻腾,秋云漠漠,四野苍茫,城市、乡村、江流、群山历历在目;天风激荡,险壑和鸣,爽气拂面,透体清凉,不负紫帽凌霄美名。
日暮下山之时,沿途登山游客尚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