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凉,秋菊香、秋景中迎来重阳。
重阳节来历:
农历的九月初九,也是今天、是中华民族最传统的节日——重阳节。又称之为“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作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祝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且就在数字中也是最大的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我们一年之中丰收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日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义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
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退休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山玩水、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不少家庭的晚辈们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一、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地区的村落。保留了“晒秋”的特色,去乡俗赏民俗、看晒秋。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以及自家窗台屋檐的顶架晒,挂晒农作物。
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为了一种传统的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且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二、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三、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作“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生。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朝就已经很普遍了,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很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戴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儿时的记忆已离我们渐行渐远,今天只能在异乡独自浅酌。饮一杯九月九的酒,体味一缕绵绵的乡愁。
赏菊花,登高望、插遍茱萸思念长。寄问候,诉衷肠、祝愿大家如意安康。
遍地菊花洒金黄,满城烟火庆重阳。登高怀远风飞扬、一枝茱萸思念长。
九九重阳,秋意浓浓、思念重重,感概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