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38篇文章”
有一种痛,往往有时候毫无症状,突然半夜把你疼醒,关节会红肿热痛,痛感像刀割、咬噬一样,那很有可能是痛风发作。平常要是未发作的时候,一如常人,一旦发作的时候,那就痛不欲生。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首次在《格致余论》“痛风”中指出“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抟,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意思是说,痛风的发病多因血分有热,血分有热就犹如水气沸腾,而在这个时候身体受到冷水、水湿、凉风等邪气的侵入,就会导致“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从而导致痛风发作。痛风虽然反复发作,但也并非拿它没办法,在朱丹溪眼中,痛风是有办法治理的。《丹溪心法》里记载了一个通治痛风的方子,那就是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丹溪心法》不出方名,仅说“治上中下疼痛”,《金匮钩玄》命名为“上中下痛风方”,《丹溪治法心要》称作“治上中下痛风方”。那么,朱丹溪传下的这张治疗痛风的方子,究竟有多奇妙呢?清代著名医学家汪昂在《医方集解》中对上中下通用痛风方这样评说道:“疏风以宣于上,泻热利湿以泄于下,活血燥痰消滞以调其中,所以能兼治而通用也。”也就是说,朱丹溪研制的这个治疗痛风的方子,能够祛风除湿、逐痰行瘀、清泻蕴热、温散通利,从而使上中下诸痛消除,所以这个方子便有了上中下通用痛风方的名字。这个方子是由:姜南星、苍术、炒黄柏各60克,川芎30克,白芷15克,炒神曲30克,桃仁15克,威灵仙9克,羌活9克,防己15克,桂枝9克,红花4.5克,龙胆草1.5克组成。用法:将这些药研为细末,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6克。一天三次。饭后半小时服用。其实你也不用做成丸子,就打成粉,每次服用6克就好。黄柏清热,苍术燥湿(这两味,功效卓著,作用神妙,故名“二妙散”,为治阴分之湿热痿证的妙药)。龙胆泻火,防己行水,四者所以治湿与热也;南星燥痰散风,桃仁、红花活血去瘀,川芎为血中气药,四者所以治痰与血也;羌活祛百节之风,白芷祛头面之风,桂枝、威灵仙祛臂胫之风,四者所以治风也;加神曲者,所以消中州陈积之气也。疏风以宣于上,泻热利湿以泄于下,活血燥痰消滞以调于中,所以能兼治而通用也。看看一代名医岳美中是如何运用此方治疗痛风的:岳美中说:类风湿性关节炎即中医之所谓“白虎历节风”,症状以四肢百节走痛为特征。丹溪谓此病“大率有痰,风热,风湿,血虚”,故方以苍、柏、芎为主,兼顾风、湿、热、痰、血诸因。白芷、灵仙、桃、红为辅,助主药驱风活血宣痹止痛。六曲为佐,防止诸药损伤胃气。桂枝取味薄者,引诸药以达上肢,行于手臂;防己、胆草取其苦降,引诸药下达髋膝足趾,羌活能走骨节,领诸药直至痛处,故皆用之为使。通过临床验证,此方若无黄柏、苍术、川芎三药,疗效会显著降低,使用时应予注意。本方应用得当,收效颇著。曾治一男孩患历节风,病情发展迅速,经过多处治疗无效。就诊时手指肿胀,不能伸直,脚痛,全身关节肿痛,舌红苔白腻,脉弦数。投以该丸,6剂后肿痛消失。又曾治一成年女性,手指肿痛,诸药不效,以痛风丸加桑枝、松节各30克,服之而安。来源:《岳美中医学文集》药物治疗只是缓解当务之急,平时生活上也要多注意才能避免痛风加重,损害肾脏、诱发尿毒症等。
?饮食上进行控制,不能吃太多糖分,不能吃太多高嘌呤的食物。?每天要喝大量的水,促排泄,增加尿酸的排泄。?必须戒酒。酒精是诱发痛风发作的主要因素。?注意食品烹调方法。嘌呤是亲水物质,利用这个特性,可以在烹调方法上找些窍门,比如把肉类食物先煮一煮,把汤倒掉,再烹调。做好的菜上桌前,先把含嘌呤的菜汤倒掉。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作者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亲爱的朋友们,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请帮忙点击左下角分享给更多的亲朋好友,一起